近日,號稱“大自然的搬運工”的農夫山泉因“質量門”風波持續發酵,農夫山泉方面就質疑的產品質量問題答復并未取得大眾滿意,反而愈演愈烈,既14日農夫山泉自辯并否認“農夫山泉執行的產品標準還不如自來水標準”,浙江質監局稱“地方標準并不寬松”后,中國民族衛生協會14日發文,對會員企業農夫山泉態度進行嚴厲批評,并再次確認農夫山泉執行產品標準不如自來水標準(國標),同時還指出地方政府涉嫌袒護。
針對此事件,此前東方財富網曾展開一項網絡調查,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網友中69%相信農夫山泉標準低于自來水標準;僅8.3%網友支持農夫山泉認為農夫山泉標準不會低于自來水標準;剩余22.7%網友表示說不清。
而在被問及以后會否繼續飲用農夫山泉時,則有近9成網友果斷表示不會再飲用,對這場從水源蔓延到標準的行業巨頭間的“口水戰”,有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憂慮“馬上就要進入消費旺季了,此事卻不斷被報道,就怕大家都不敢買水喝了”。的確,相信這件事對于農夫山泉,對我國瓶裝飲用水行業的沖擊不亞于禽流感對于養殖業、畜牧業的沖擊。
話到此時,這場關于農夫山泉的戰爭讓筆者不禁想到了近來中國市場上糾紛不斷的企業競爭,激烈有如“多加寶”和“王老吉”之爭,可以稱之為舉國矚目;再如“統一”與“康師傅”的品牌之爭,已經被引領到民族道義愛國情操的大綱領上,這幾場事件可以稱得上典型的中國式競爭,當然如果將此次農夫山泉事件籠統歸結為企業競爭手段,不免歸于片面,因為此次挑動的是關于行業標準和執行標準的問題,問題爆發后已經脫離開是否真的是有心企業發動的市場競爭,而是關乎農夫山泉企業自身產品執行標準的問題,這類問題無論放到任何企業身上都是極具殺傷力的,更可況是民眾最敏感的“食品安全”,所以作為企業面對此類問題時,是否是良性還是惡性競爭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才能讓消費者重拾對于企業產品的信心。
作為一個食品安全行業的外圍者來講,筆者充其量只能以一個消費者的立場去旁觀,但是如果將“競爭”這一詞匯擴大到電氣行業,讓筆者不禁頗有些微詞。近年來隨著電氣行業的成績喜人,行業內的競爭紛擾也是不斷,而電氣行業在我國工業制造業行業一直占據重要位置。僅以變頻器產品線為例,我國變頻器產業自成長以來大部分市場被外資品牌占領,而國產變頻器則集中于通用型、經濟型變頻器領域。中國式競爭最典型的競爭方式便是價格戰,由于通用型變頻器技術及準入門檻低,大批企業蜂擁投入,導致了行業內低價競爭戰頻發,其實不太利于我國變頻器產業的正常發展。
談及低價競爭,如果在大范圍內出現過度低價競爭的局面,可以稱之為是該領域市場過度飽和的表現。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低價競爭可以使得后投入者看清市場,盡量避開同類雷同的低端競爭,促進了市場差異化和全面的發展,但是過度的低價競爭容易導致行業市場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電氣企業特別是變頻器企業最應該思考的則是如何是企業發展,跳脫避免低級競爭,企業如何轉型。
面對競爭,面對危機,有人看到的是災難,有的人則看到了機遇和希望。電氣企業,你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