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旦企業有了某一項目的趨勢,就會有很多個IT企業來向企業推銷相關的產品。而相關的IT企業無論從大到小,又都首先為自己的公司創造利益為先,給企業描述一個燦爛的明天。企業面對此,只是跟這感覺走了,到底如何恐怕就很難說了。
由于ERP的成功率一直缺乏客觀的定論,今年信息化投入猛增的制造行業,頻頻出現"ERP將死","ERP將成昨日黃花"等言論也經常可以看到。“上ERP是找死,不上ERP等死”“中國的ERP很少有成功的”“化了很多的錢,沒有提高企業生產,反而增加了成本”“究竟有沒有好的ERP,企業信息化將如何做呢?”
雖然如此,但是面對軟件商的三寸不爛之舌,企業家們往往被所描繪的美好前景所動。
很快就作出了選擇。而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情況。OA有了,ERP有了,網絡安全有了,軟件有了,硬件有了,但這些就竟有沒有達到企業當初選擇軟件的要求呢?恐怕企業也很少能說清楚的,也許只是知道:我們企業已經上信息化了,我們也趕上時代的潮流了。信息化只是成為了企業的一個空洞的口號而已,沒有為企業帶來應有的價值。
例如:某個企業在選擇,軟件進行信息化的建設,產生了誤導:歸咎于軟件的供應商,最終,你任由他們的擺布,他們受過很好的培訓,擁有與眾多客戶打交道的能力與經驗,有著巨大的優勢,對我們(客戶)已經做了很好的分析,知道你在這方面是新手。最終呢,你只有乖乖的束手就擒了。
根據《2002年制造業企業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0年與2001年,制造業信息化投入占企業整體投入的10%左右,而2002年提高到了27%,2003年預計將達到23%。制作《2002年制造業企業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的國資委信息中心主任助理李克明表示,其實ERP沾上"將死"言論,根本原因是ERP項目缺乏第三方的中立監理機構。
他表示,由于目前很多從事咨詢監理的機構都通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軟件公司的銷售收入捆綁在一起。在幫助企業信息化規劃以及實施ERP的過程中,既要講究職業道德,又要注重商業利益,難免會影響企業上ERP的效果。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現在企業信息話過程中。沒有一個ERP系統是普遍適用的。,一個好的ERP大概有20~50%可以配合企業自身的需求,其中能達到50%已經是非常好的了,通常都是25~35%。如果希望達到40~50%的配合度,則要看企業管理層的架構、制度是否合理。相關的項目實施人員經驗,與企業的配合程度如何。
咨詢因此產生但主要的還是對軟件項目的咨詢,很少有站在企業角度真正推進ERP建設的了。正因為如此,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起草了,《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系列標準由以下部分組成:
第1部分: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規范;
第2部分: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規范;
第3部分: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規范;
第4部分:協同產品商務系統(CPC)規范;
第5部分:供應鏈管理系統(SCM)規范;
第6部分:辦公自動化系統(OA)規范;
第7部分:企業信息化監理規范;
…………
對企業信息化工作起了推動工作,第三方咨詢開始有了工作依據。咨詢公司不失時機的開展第三方咨詢的業務,利用自己的行業優勢為企業提供服務。對項目進行整體的監控,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幫助。

一個信息化項目通常要的過程,對于一個信息化的過程,是需要很好的控制的,相對于項目的情況。正像圖中所看到的一樣,企業的投入量會隨著時間的增強而加大,但項目中的風險也隨著加大。但一般情況下,企業對自身的經營是比較了解的,但項目的情況有所加大的過程中。卻很難以控制的,所以對項目的情況要加大控制,最便利的方式是尋找有經驗的“外援”,這正是企業項目成功的必由之路。
上兵伐謀,面對這樣情況,選擇正確的第三方監理是策略工作。
一個項目的規劃的里程中,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對項目的整體控制中對相關資料的把握中進行了。企業現狀和目標之間還差多少,包括企業的強勢(Strength)和弱勢(Weakness)、可能存在機會(Opportunity)和潛在的威脅(Treat)等方面的分析,也稱為SWOT分析;對ERP項目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決定實施一個ERP項目是否值得。
在整個項目的控制中,第三方咨詢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發生更多的情況。憑借自身在行業內的優勢,站在中立的立場上,發展相關的監理工作,堅持中間的道路中。為企業培訓相關的資料情況。通過制定IT戰略目標并正確執行,以達到通過信息技術的實施,實現企業使命和戰略發展目標。通過使用我們的咨詢技術、標準和方法,改進企業IT應用,滿足客戶需求。包括:管理咨詢、業務流程重組設計、IT戰略規劃、IT成效的評估、變化的管理、經營業績的改善和軟件和系統選型。
項目監理方法論工作:
通過科學有效的實施方法論指導項目的成功實施,主要包括:
明確項目范圍、目標和方法。
制訂項目設計質量管理計劃、風險策略計劃和培訓計劃。
制定分階段的實施任務、方法和可遞交的結果。
制定關鍵的里程碑,以便于系統質量評估。
風險評估策略
在對客戶目標、重點業務需求、實施范圍、人員、管理水平等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風險評估,如果經評估發現需求實現程度很低,客戶的重點需求無法滿足,或者投入產出不合理,應制定對應策略建議,形成書面文件提交銷售部門。風險評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客戶業務復雜度、行業可復制性、系統匹配程度;
2)客戶配合情況:管理層重視程度、基礎管理、人員素質等;
3)實施策略的選擇;
4)實施周期和工作量估計;
5)需要進行客戶化開發的工作量估計和商務策略;
6)實施費用預估;
7)其它問題與對策。
企業可以專注于自身的發展工作,讓這個外援來發展相關的發展情況。同常會有一套好的方法來確定企業的相關需求,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整體的發展,規劃,
-項目選型
-項目的實施過程的監督
-項目后期的輔助作用
-運用專家的情況,發展企業的核心業務,幫助企業更好的更放心的實現信息化,做好信息化的管家。
咨詢的主要風險之一是選型風險(幫助客戶選型),很多項目的失敗是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既有技術方面的,也有產品應用、客戶配合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須做充分的風險評估,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立項。
給客戶提交的項目建議書必須經過技術專家、行業應用專家的審核,以保證方案的可行性,這個階段容易犯的錯誤是銷售人員為了簽單,把產品吹得非常完美,似乎客戶什么需求都可以滿足,還承諾給客戶作專項開發,讓客戶對產品產生了過高的期望值。從而更好的防范風險的產生,對企業的項目起到好的推動作用。
整個項目的操作過程是個項目的跟蹤過程,是對客戶風險的一個轉移。第三方咨詢的最大好處在于:站在一個中立的立場,可以使客戶在項目的進行過程,少些盲目,多點理智。少些風險,多點把握。最終的目的是使企業項目成功,為企業的發展增加先的利潤增長點。相信第三方咨詢會隨著企業信息化的進程發展規律,逐漸發展起來的。作為新的方式,逐漸被企業接受,“小荷才露尖尖角”,定會迎來沒有的明天。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一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