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位澆注中,墻的檢查快、容易和完全,檢查孔洞、鋼筋和澆注可一次完成。
用高位澆注法澆注使墻受到的橫向壓力可能比設計荷載大得多。如墻的砌筑質量不好,可能發生脹開或起鼓,在這方面砌體墻的注芯變為自檢。
18.澆注方法
當鋼筋已就位和砂漿未過多的突出在澆注空間,則該墻具備澆注條件。通常施工單位根據澆注的位置和數量,選擇澆注的方法。
對少量的注芯砼常用提桶,特別是澆注局部注芯墻的水平系梁更是如此。大的吊桶、料斗或砼泵可直接為墻的頂部供應大量的注芯砼。注芯砼完全包圍鋼筋,并將其與砌體塊體粘結成一起,形成一個很牢固的整體結構體系。
19. 振搗
像砼一樣注芯砼必須振搗。振搗消除孔隙,使注芯砼圍繞鋼筋、砂漿和塊體的突出部位流動。
每次澆注高度不大于300mm時可用夯實棒振搗,每次澆注高度大于300mm時,必須采用機械振搗。因為在澆注空間只有很小體積的注芯砼要振搗,在每處的機械振搗時間只需幾秒鐘,重要的是不要過長時間的振搗,以避免脹開塊體面殼或擠出塊體。
在澆注后約3~5分鐘,過多的水被砌體塊體吸收。隨著注芯砼的失水,會產生微小的孔隙。此時,應對注芯砼進行復振,以消除孔隙,使注芯砼密實。
規范敘述的方法,要求注芯砼澆注后要振搗和過多的水被塊體吸收后和注芯砼失去塑性前要復振。必須用機械振搗。
在注芯砼和砌體塊體間的界面,可能由于注芯砼的失水存在一個很薄的水膜。如不振搗在注芯砼和塊體間將會存在輕微的分離。適當的振搗堵塞了這種間隙,確保注芯砼與砌體塊體的粘結而形成整體。
可在上次澆注的頂部馬上進行下一次的澆注、振搗和復振。如兩次澆注的間隔過長,應在塊體頂部以下停止澆注,形成剪力鍵。
正常條件下,注芯砌體墻無需特殊的養護。注芯砼中大部分的水由砌體塊體吸收。水的存在有助于普通水泥的養護(水化和強度增長)。
20. 熱天和冷天施工
當天氣非常熱而干,可能需要在澆注前在墻的外部灑水潤濕,冷卻墻體,防止水泥的突然硬化。當在冷天砌筑時,可能需要封閉或遮蓋保護以防止凍結。應參照有關出版物和可用的規范關于在不利條件下的施工操作要點和程序。
21.注芯砼強度的檢驗
為確定注芯砼的抗壓強度,要制作反映注芯砼在墻體中硬化條件的試件。試件的模子建議由施工砌筑時相同濕度條件的塊體組成。這些塊體砌成一個約為75mmXl50mm或100mmX200mm,高度為寬度兩倍的空間。該空間周邊襯以吸水紙或多孔隔層,防止注芯砼與塊體的粘結,但仍然允許吸收過多的水分。
將有代表性的注芯砼樣品澆入模內、振搗,在48小時內保持濕度和不被擾動,然后將試件送入試驗室的濕養護室直至試驗。
注芯砼的最小抗壓強度必須大于14MPa。這個抗壓強度保證注芯砼與鋼筋的粘結和力傳遞的適當強度。
21.1其它方法
一些試驗室和檢查員用在粘土或砼塊體孔中澆注制備注芯砼試件,待注芯砼結硬數天后,將塊體外殼打破取出試件,供下列試驗使用之:
1)直接進行試驗,并對高度和面積進行調整。
2)鋸成95X95X190(mm)的棱柱體并試驗。
3)用鉆取出直徑75~100mm的注芯砼圓柱體,然后試驗。
22.高強砌體
當規定為高強砌體時,建議采用高強注芯砼,在砼砌體的情況下,注芯砼應與砼砌塊的強度相同。
對粘上磚砌體,磚與空心磚的強度通常很高,注芯砼應符合UBC表24-B的比例要求。然而總是允許作棱柱體試驗,建立注芯砼的強度,獲得需要的砌體抗壓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