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腹地策略。所謂深入腹地策略是指,外國投標企業利用各種手段,進入招標國或地區。使自己盡可能地接近或演化成當地企業,以謀取國際投標的有利條件。作為一個外國企業,在參加國際投標時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招標國對本國投標企業給予優惠,對外國投標人加以限制;當地法律條文、規章繁多,外國投標人稍有疏忽便成為不合格的投標人;外國投標人由于不知曉當地商業習慣、人際關系而難以進入競爭角色;等等。深入招標國內即可減少或消除以上困難,在招標中爭取主動。深入腹地主要通過在招標國注冊登記和聘請招標國代理兩種方法。
(一)在招標國注冊登記。企業參加某國國際招標之前,在該國貿易注冊局或有關機構注冊登記,是變外國公司為 當地公司的有效途徑。招標企業在招標國注冊的好處
1.通過注冊成為當地法人。通常,外國公司在某國注冊登記后,就成為該國獨立的法律主體,從事民事和貿易活動,接受當地國家法律管轄,并享受與當地公司平等的權利。在國際工程投標中,公司注冊尤為重要。承包工程所涉及的進口設備、物資在港口提貨時,通常被要求出示經在當地登記注冊的公司經理簽字的證明;公司只有在登記注冊后才可在當地雇傭勞動力;企業中標后的一切經營活動受當地法律的管轄等等。
2.通過登記手續取得投標資格有些國家規定,凡參加該國國際招標的外國企業,必須在該國注冊后才有權參加投標。例如,菲律賓政府采購規則規定,只有在當地注冊后的外國分公司可投標。西班牙、巴西、智利、秘魯等國家法律規定,外國投標人必須在當地建立商號、取得法人地位才有資格參加投標活動。另有些國家雖未規定外國公司必須注冊,但在投標人資格認定時以登記與否作為先決條件。比如,加拿大政府采購的國際招標基本使用有限性國際招標的辦法,即根據政府有關機構掌握的合格供貨人名單發出投標邀請。外國投標人若想出現在名單之列,就要事先向加有關部門申請登記。再比如,荷蘭政府國際招標的習慣是,按照"荷蘭政府采購局"公布的"年度購買指南"發出投標邀請。外國投標人必須首先向荷蘭政府采購局登記,申請將本企業登上"指南"所列賣方名單,才有參加該國招標的可能。
3.使企業擁有更多的招標機會。商業競爭中的機會十分重要。多一次機會意味著多一次贏利可能性。有意參加國際投標 的企業在一國設立代表機構,可以隨時掌握招標信息,并可優先擁有投標機會。因為,不少國家雖然沒有投標人必須注冊登記的法律規定,但在招標采購時,優先考慮那些在本國注冊登記、設有辦事機構的外國投標人。
4.享受招標國優惠政策。許多國家在國際招標問題上采取當地投標人與外國投標人的差別性政策,給本國投標人以更多的優惠。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最為明顯。這些國家在招標文件中明文規定,本地投標企業享受一定百分比的優惠。享受優惠的報價與非享受優惠的報價差別極大。結果,削弱了外國投標人的競爭能力。在有些發達國家,雖然從其招標法律或條文中找不到對投標人差別待遇的規定,但在實際做法上,以各式各樣條例限制外國投標人與本國企業的競爭。
因此,可以說,各國的國際招標都有偏向,只不過有些采用公開手段,而有些實施隱避的政策罷了。外國投標人若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把自己演化成當地企業,以享受招標國的優惠待遇。比如,利用洛美協定對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貸款的國際招標條款規定,投標公司若屬于非、加、太地區的企業,在承包工程投標中可享受10%的優惠;商品供應投標中可享受15%的優惠。外地企業合法地享受上述優惠的巧妙方法是,在非加太地區任何一個國家投立一個子公司、申請注冊,搖身一變成為當地企業。在招標國注冊須注意注冊的時間、注冊的身份和注冊的手續。
1.注冊的時間注冊的時間依各國不同習慣而定,分為先注冊營業和先營業后注冊兩種。有些國家硬性規定,不在有關部門注冊,不準參加投標。在這類國家,投標前應及時辦理注冊手續。有些國家限制外國企業注冊,規定只有在取得了與該國政府或企業的合同關系之后,外國企業才有注冊的資格。這時,外國投標人應首先取得經營權,而后立即注冊登記。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類后注冊的國家,企業如果延遲注冊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伊拉克政府規定,外國投標人如不在規定的期限內注冊,則在15天內,每天處以4000第納爾的罰款,超過15天后加倍 罰款。
2.注冊的身份企業注冊可以獨資和合資兩種身份進行。以獨資企業身份注冊指,投標企業通過法律手續在招標國設立分支機構。另外,還可以合資企業的身份進行注冊。這種方法往往用于那些只接受合資企業注冊,不接納獨資企業的國家。但在某些情況下,注冊合資企業是出于國家優惠政策的考慮。
3.注冊手續外國公司向招標國政府主管部門申請注冊,必須提交規定的文件,主要為下列各項
(1)企業章程。包括企業性質(個體、合伙或公司)、宗旨、資本、業務范圍、組織機構、總管理機構所在地等。
(2)營業證書。我國公司的營業證書由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簽發。
(3)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清單。
(4)企業主要成員(公司董事會)名單。
(5)申請注冊的分支機構名稱和地址。
(6)企業總管理處負責人(總經理或董事長)簽署的分支機構負責人的委任狀。
(7)招標人或買主與申請注冊企業簽訂的采購合同或承包工程合同、協議或有關證明文件。
不在招標國注冊,而希望在該地掛號登記的投標人應首先了解該國主要的采購部門的名稱及登記辦法和具體要求,而后辦理登記手續。例如,參加加拿大物質和服務供應投標,應在加拿大中央采購部門——供貨服務部(Department of Supply and Service)登記。而工程建設承包人則應在加拿大公共設施部(Public Works Canada)登記。在法國,貸貨人名冊均掌握在政府授權的數家代理人手中。一般來說,登記手續履行起來比較簡單。若企業有意向荷蘭投標,可向荷蘭政府采購局(Netherlands Government PurchasingOffice)去信,說明本企業可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申將企業登上該機構所編發的年度采購指南。在個別國家,外國投標人不一定能順利地完成 "供貨人名單"的登記。加拿大登記條件十分嚴格。投標人不但要提供本企業法律、技術、資金、商業能力的證明,還要謹慎保持企業的形象。因為該國隨時考察登記企業的實績,不要求者即予除名。所以,在類似加拿大這類國家登記的企業,要慎重參加投標,嚴格履行合同,以防因中標率低或履約率差被有關部門從供貨人名冊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