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于今年5月正式頒布實施,為應對由此帶來的變化,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活動,對如何實施電子招投標做了積極探索。
實施電子招投標,實際上就是“三個平臺”的搭建、“三個平臺”的互通。在平臺的搭建中,要嚴格搭建主體,歸市場的由市場去做選擇,歸政府管的,政府應義不容辭的積極承擔,市場與政府的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是“三個平臺”搭建的關鍵所在。
較之于交易平臺和監管平臺的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是三個平臺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其一,按平臺的功能,公共服務平臺是為招投標活動提供保障和后援支持的。在招投標活動過程中,公共服務平臺必須滿足大量的驗證、審核和服務請求。公共服務平臺的通暢保證招投標活動的正常展開。缺少了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持招投標將無法進行,所謂的電子招投標也只能是戴著電子招投標華麗面具的畸形招標而已。其二,《電子招投標辦法》列明了公共服務平臺的內容,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其信息量巨大,僅投標人資質及從業人員資格這兩項看,基于我國實行的多部門管理、多部門認證的現狀,要將所有信息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其內容的廣泛、涉及部門的眾多,是難以想象的。如果缺乏強有力的措施和多部門的積極配合,統一平臺無異于九天攬月。其三,按其定位,公共服務平臺是純服務性質的。不同于交易平臺的市場化運作,也不同于監管平臺的管理功能,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缺少內在的動力。這也是對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化的一種考量。因此,政府管理部門應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上。
六部委的電子招投標指導意見中提出,實施電子招投標應“堅持統籌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逐步實施”。我認為,“分階段逐步實施”絕不應該是招標流程程序上的橫向分段實施。我們知道,招標項目程序線上流轉中,在流程上切斷,忽而線上,忽而線下,其對資源的浪費、程序的嚴肅性、工作效率以及人為干預均不如整流程的傳統操作方式,也就不可能體現出電子招投標應有的效能。因此,逐步實施,必須是縱向的,即在線拉通一個類別上線一個類別,應遵循先易后難、先標準后非標、先小型后大型的原則,按類別逐步上線。
招標機構是實施電子招投標的最大利益相關方之一,招標機構是電子招投標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招標機構應是電子招投標的積極推進者,是電子招投標建設的有力參與者,也將是電子招投標實施的最大收益者。招標機構應發揮獨特的專業能力和審視能力促進電子招投標按正確的軌道運行。
招標機構應努力改變改進現有的內部工作模式,建立與電子招投標完全匹配的機構內部信息平臺,全面實現機構內部涵蓋整個內部流轉審核等各個環節的全電子化,完全做好與電子招投標的交易平臺對接的各項基礎準備工作,實現與交易平臺的無縫對接。積極根據市場情況及外部環境的許可,搭建和參與搭建交易平臺。
來源:2013年會員單位交流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