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筋籠到成樁只需三步
從鋼筋籠到成樁,只需三步
導言
人多地少讓開發者們更為重視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現建筑物地下層數是越來越多,基坑越來越深。樁基工程則是建筑工程基坑開挖階段時必須的,鋼筋籠三步成樁就是制作、安裝及混凝土的灌注。
第一步、鋼筋籠制作
01鋼筋加工在水平地面上進行。鋼筋籠加工程序:鋼筋進場→鋼材試驗→單根加工→鋼筋籠成型→鋼筋籠驗收→鋼筋籠堆放(運輸車)→安裝、固定鋼筋籠。
02主筋在同一截面接頭數量不得超過50%,兩接頭間隔大于900mm。主筋、加勁筋的單面搭接長度大于10倍鋼筋直徑。
03加勁筋按要求彎圓,環筋拉直后纏圈備用。
鋼筋籠制作標準及要求
主筋間距偏差 ±10mm
直徑偏差 ±l0mm
螺旋筋間距偏差 ±20mm
鋼筋籠長度偏差 ±100mm
04鋼筋籠擺放要平整,不能著力點不均,出現籠身架空彎曲現象。
05鋼筋籠運輸用自制專用運輸車,可防止在運輸過程中鋼筋籠變形。
第二步、鋼筋籠安裝
01在質檢員指導下進行鋼筋籠安放工作。
02起吊鋼筋籠時要三點著力,平衡吊起,杜絕發生鋼筋籠彎曲變形。鋼筋籠須垂直吊起對準孔口下入。鋼筋籠在孔口搭接時,保證豎直,不能出現彎籠現象。
03鋼筋籠導正墊塊安裝要求:每3m設置1組,每組4塊,沿籠身周圍均布,第一組墊塊設置在第一道加緊筋下0.50m處。
04嚴禁墩籠、撞籠、扭籠及人為壓籠。
05下籠過程中,作好原始記錄工作。
06鋼筋籠定位采用特制固定插桿,可有效防止籠子的上浮下竄現象。
07導漿管安放
(1)鋼筋籠安放完畢,經監理驗收簽證認可后,進行導管安放工作。導管采用直徑259mm鋼制導漿管,每節長2.5m,短節為0.5m、1.0m、1.5m,底管長4.0m。
(2)導漿管用絲扣連接,接頭處設1道O形密封圈。使用前要在地面進行密封打壓試驗,試水壓力0.6~1.0MPa,合格后方可使用。
(3)導漿管按計算長度下至孔底。注意在導漿管下放時,仔細檢查其絲扣及密封圈,看有無破損情況,杜絕將損壞接頭的導管下入井內。
第三步、澆筑混凝土
01灌注前測量孔底沉渣,大于50mm,必須進行二次清孔。待灌時間超過2h以上,必須重新測量沉渣。當班質管人員測量沉渣厚度合格并經監理人員認證后方可進行灌注。
02灌注過程中,當班技術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及時用測錘測量導漿管內外的混凝土面高度,杜絕將導漿管提出混凝土面,并做好原始記錄。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預防超灌,杜絕欠灌發生,浮漿高度約為0.5m。
03現場制作試件,每樁制作一組,同條件試件按計劃留置。
04澆灌完畢后,提出導漿管,認真清洗導管內外的殘漿,然后將導漿管妥善放好,嚴禁導漿管身及絲扣碰撞變形。
05技術人員及時整理灌注資料并交監理簽證。
06澆灌樁體混凝土注意事項。
(1)要從樁底到頂標高一次完成。
(2)灌注樁身混凝土,必須將混凝土導管送入孔內然后再進行關注,在灌注時應該及時振搗使混凝土保證密實,不準在井口拋鏟或倒車卸料,以免混凝土離析,影響混凝土整體強度。
(3)混凝土灌注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的方法,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
(4)在灌注樁身混凝土時,相鄰10m 范圍內的挖孔作業停止, 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導言
人多地少讓開發者們更為重視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現建筑物地下層數是越來越多,基坑越來越深。樁基工程則是建筑工程基坑開挖階段時必須的,鋼筋籠三步成樁就是制作、安裝及混凝土的灌注。
第一步、鋼筋籠制作
01鋼筋加工在水平地面上進行。鋼筋籠加工程序:鋼筋進場→鋼材試驗→單根加工→鋼筋籠成型→鋼筋籠驗收→鋼筋籠堆放(運輸車)→安裝、固定鋼筋籠。
02主筋在同一截面接頭數量不得超過50%,兩接頭間隔大于900mm。主筋、加勁筋的單面搭接長度大于10倍鋼筋直徑。
03加勁筋按要求彎圓,環筋拉直后纏圈備用。
鋼筋籠制作標準及要求
主筋間距偏差 ±10mm
直徑偏差 ±l0mm
螺旋筋間距偏差 ±20mm
鋼筋籠長度偏差 ±100mm
04鋼筋籠擺放要平整,不能著力點不均,出現籠身架空彎曲現象。
05鋼筋籠運輸用自制專用運輸車,可防止在運輸過程中鋼筋籠變形。
第二步、鋼筋籠安裝
01在質檢員指導下進行鋼筋籠安放工作。
02起吊鋼筋籠時要三點著力,平衡吊起,杜絕發生鋼筋籠彎曲變形。鋼筋籠須垂直吊起對準孔口下入。鋼筋籠在孔口搭接時,保證豎直,不能出現彎籠現象。
03鋼筋籠導正墊塊安裝要求:每3m設置1組,每組4塊,沿籠身周圍均布,第一組墊塊設置在第一道加緊筋下0.50m處。
04嚴禁墩籠、撞籠、扭籠及人為壓籠。
05下籠過程中,作好原始記錄工作。
06鋼筋籠定位采用特制固定插桿,可有效防止籠子的上浮下竄現象。
07導漿管安放
(1)鋼筋籠安放完畢,經監理驗收簽證認可后,進行導管安放工作。導管采用直徑259mm鋼制導漿管,每節長2.5m,短節為0.5m、1.0m、1.5m,底管長4.0m。
(2)導漿管用絲扣連接,接頭處設1道O形密封圈。使用前要在地面進行密封打壓試驗,試水壓力0.6~1.0MPa,合格后方可使用。
(3)導漿管按計算長度下至孔底。注意在導漿管下放時,仔細檢查其絲扣及密封圈,看有無破損情況,杜絕將損壞接頭的導管下入井內。
第三步、澆筑混凝土
01灌注前測量孔底沉渣,大于50mm,必須進行二次清孔。待灌時間超過2h以上,必須重新測量沉渣。當班質管人員測量沉渣厚度合格并經監理人員認證后方可進行灌注。
02灌注過程中,當班技術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及時用測錘測量導漿管內外的混凝土面高度,杜絕將導漿管提出混凝土面,并做好原始記錄。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預防超灌,杜絕欠灌發生,浮漿高度約為0.5m。
03現場制作試件,每樁制作一組,同條件試件按計劃留置。
04澆灌完畢后,提出導漿管,認真清洗導管內外的殘漿,然后將導漿管妥善放好,嚴禁導漿管身及絲扣碰撞變形。
05技術人員及時整理灌注資料并交監理簽證。
06澆灌樁體混凝土注意事項。
(1)要從樁底到頂標高一次完成。
(2)灌注樁身混凝土,必須將混凝土導管送入孔內然后再進行關注,在灌注時應該及時振搗使混凝土保證密實,不準在井口拋鏟或倒車卸料,以免混凝土離析,影響混凝土整體強度。
(3)混凝土灌注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的方法,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
(4)在灌注樁身混凝土時,相鄰10m 范圍內的挖孔作業停止, 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本文標簽:從鋼筋籠到成樁只需三步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從鋼筋籠到成樁只需三步》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