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設計參數85個坑,千萬別踩?。?)
26.豎向增強體復合地基處理(以 CFG 樁為例)適用條件持力層經深寬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考慮下臥層強度等,基本滿足強度要求或稍差一點(相差約 20~30%),地基土較均勻,持力層土較好,可采用復合地基設計。當強度基本滿足要求或強度不是問題,而變形難于控制,高層建筑的傾斜較難控制時,可采用復合地基方案。此時所選擇的豎向增強體樁旨在減小變形,防止傾斜方面發揮作用。將使地基與基礎的造價下降較多,不失為經濟合理的方案。復合地基處理以后,一定要選擇整體性較好的基礎方案,若上部結構傳至基礎的荷載不大時,也可采用獨立基礎,但應加強地梁的剛度。
27.不能各種建筑均采用復合地基。從公式上看,均可以采用,但應分場合探討:承載能力不足的 25 層以上的高層建筑不宜采用。樁端為沉降量很小的土層或巖層時不宜采用(作用機理)樁頂(上部)為液化土或很軟的土,不宜采用(特別是散體樁)。
28.增強體頂部應設褥墊層褥墊層可采用中砂、粗砂、礫砂、碎石、卵石等散體材料,碎石、卵石宜摻入 20%~30%的砂。褥墊層有以下作用:
①一定厚度砂石墊層對豎向增強體頂部的約束起到極大作用,提高樁體頂的抗震能力。
②砂石墊層對樁土協同工作起到調整作用。
地下室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6個坑)
1.地下室外墻計算簡圖一般取墻頂為鉸支墻底只有在地下室底板厚度大于墻體厚度時才是固端。當為獨立基礎或獨立承臺時,防水底板厚度往往小于等于墻體厚度,此時應為彈性支承,不能形成固端。地下室外墻屬于深梁,不需要在墻頂和墻底增加大梁,只需要按照深梁進行設計。
2.地下室外墻計算時應該取用靜止土壓力系數 7。深度 h 處土壓力為K一般取 0.5。注意當有地下水時應該將水土分開計算(水對墻的壓力不乘土壓力系數)。一般情況下,地下室外墻計算不宜考慮柱子作為支座,應按照豎向傳力的單向板計算。如果考慮按照雙向板圖形計算,柱子應該有一定的側向受彎剛度與強度,計算柱配筋時應考慮側土壓力進行配筋。與主樓相連的大型地下車庫宜增加混凝土墻。主樓與地下室相連,水平地震力靠地下室傳到周圍土體,因此要求地下室有一定剛度。對大面積的地下室,本身剛度不能滿足要求,宜根據主樓與地下室外沿距離,在兩個方向結合使用功能設置一定數量的混凝土墻。
3.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宜小于 250mm
4.地下室樓梯間處的混凝土外墻,計算簡圖應該按照實際情況考慮
5.地下室外墻、柱強度等級問題一般地下室外墻只是作為擋土墻,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高。而與外墻澆在一起的柱或剪力墻強度等級較高,較難施工。施工單位一般要求都按照高標號施工。這樣可能引起外墻混凝土開裂嚴重??梢詫⒌叵率也糠值耐鈮χ蚣袅姸鹊燃壗档停⊿ATWE 可以實現)。此時框架柱可以考慮將部分墻體作為翼緣形成 T 型柱,進行計算。配筋與軸壓比等不會有太大變化。
6.地下室結構構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對應根據環境類別按照混凝土規范表 9.2.1 取用。對地下室外墻和底板頂板應考慮內外面保護層厚度的不同。特別容易忽略的是僅有一層地下室時,地下室頂板浮土的情況。構件計算時應根據不同的保護層厚度取用不同的構件有效高度.抗浮計算應考慮一定的安全度?;钶d取零,恒載容重取小值且去掉可能沒有的部分
上部結構(30個坑)
1.十字交叉次梁剛度明顯不同,上部未設通長筋由于支座條件、斷面和跨度的不同,雙向十字交叉次梁肯定剛度不同,從而形成事實上的主次梁關系,只不過是份量不同而已。如果二者剛度相差較大,剛度小的次梁在剛度大的次梁處有可能出現負彎矩,如果不配上部通長筋,上部鋼筋接頭正好位于支座處,容易開裂。必要的話可以調整斷面尺寸直接做成主次梁。
2.結構設置抗震縫時按照最新抗震理念,除應符合規范規定的縫寬以外,尚應滿足中震下不碰撞的要求。即按照中震(基本上是提高 1.5 度)計算該點位移值的兩倍。
3.鋼筋砼結構體系布置應符合下面要求
①住宅結構禁止采用平面和豎向同時不規則的超限結構體系。
②橫向框架在 15m 范圍內框架至少需拉通一榀,縱向框架至少需拉通 2 榀。
③電梯井、樓梯間禁止采用懸挑結構。
④高層建筑設置角窗或凸窗時,建筑物陽角的角點處必須設置豎向受力構件。
⑤劇場、體育館、會堂等大跨度、空曠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純框架結構體系。
4.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應大于 50%,未達到 50%時,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采用,柱軸壓比限值宜按框架結構規定采用。有些設計人員為滿足 50%這一要求,僅在底部增設一些剪力墻,這種做法不符合規范的要求,剪力墻應上、下貫通。
5.剪力墻平面外大梁下部措施不夠垂直于剪力墻設置大梁(跨度大于5米)時,無論是主梁和次梁,均應該在大梁下剪力墻相應部位設置翼緣、扶壁柱,最差也要設置暗柱(暗柱可以取梁寬加兩倍墻厚)。許多工程是因為有墻體才設置大梁,完全可以設置翼墻。
6.框剪結構或者剪力墻結構當樓電梯井背對背時,應特別注意樓電梯之間剪力墻的穩定問題,其厚度不能太小。該墻體在樓梯踏步板范圍之內兩側都相當于開洞,沒有樓板作為側向支撐。厚度取值沒有明確規定,并且受力也不好。必要時應在電梯井布置垂直于該墻體的剪力墻。
①剪力墻長度不宜大于 8 米的理解(剛度均勻,彎曲破壞)避免各個擊破,如剛度均勻也可以;
②短肢剪力墻(l/h=5~8),盡量避免大部分剛剛超過 8.0,此乃鉆規范的空子③ 剪力墻厚度:h/H 限值。穩定驗算存在一定問題,應盡量滿足要求。
7.無論結構計算時嵌固部位標高在那里,剪力墻底部加強區高度均應從室外坪向上計算。建筑物總高度也應從室外坪計算到主要屋面
8.在建筑物四周室外坪不同時應該從最高地坪向上計算(室外地面前后相差一層時),加強部位高度從計算嵌固部位向下一層,剪力墻總高度 H 應取至剪力墻最高點,不能僅僅算至大屋面。
9.決定建筑物 A、B 級,抗震等級的高度,基礎埋深的高度,剪力墻加強區高度計算一二級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長度 lc 時,墻肢長度 hw 取值不對。應根據邊緣構件所在位置及起的作用而定。在邊緣構件內配置豎向鋼筋,對提高墻體承載能力和延性有較大的作用,暗柱內箍筋可以約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應變,還可以使剪力墻具有較強的邊框,阻止剪切裂縫迅速貫通全墻。如果墻上開洞尺寸較小,使墻的受力仍然保持一個整墻肢,應將該開洞的剪力墻作為一個整的墻肢對待。約束構件在中間時基本上屬于中和軸位置,起不了多大作用。翼柱 A 在 X 方向的墻肢長度取為 Hw1,翼柱 C 取為 Hw2 都不對。翼柱 A、C 墻肢長度均應取為 Hw。
10.單邊有大跨次梁的框架梁受扭問題,這種梁應適當加大腰筋
11.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 Lc 以內、陰影區以外部分配箍率減半的執行可以采用拉筋和箍筋。拉筋不超過肢數的 1/3,豎向間距同陰影部分,水平間距不大于300。此處可以變換直徑,但不能增加豎向間距。
12.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部位時,地下室柱每邊配筋不應小于底層柱的 1.1 倍。不能隨意放大底層柱配筋
13.當框架梁剪力主要是由集中力貢獻時,應注意箍筋加密區以外抗剪強度
14.跨高比小于 5 的剪力墻連梁應該全跨加密箍筋。大于 5 時可以按照框架梁箍筋的構造連梁對剪力墻約束較強,剪力主要由地震引起的墻肢彎矩提供,本身變化不大??绺弑却髸r彎矩不是很大。
15.剪力墻連梁受彎鋼筋配筋率問題目前相關研究工作尚不充分。當跨高比小于 0.5 時,連梁是墻體的一部分,宜按墻體的要求配筋;跨高比大于 0.5 時,從“強剪弱彎”的角度,對抗震設計的連梁建議按下表采用??拐鹪O計時連梁縱向鋼筋構造配筋率。
16.機械錨固水平段長度問題保證可設置寬梁,但寬梁出墻面不要太大,必要時加腋。
17.大梁托柱轉換應注意從梁上升起的框架柱,柱底存在兩個方向的彎矩,應在柱底設置垂直于大梁的另一方向的梁,平衡該方向的柱底彎矩。托柱轉換的轉換大梁,應注意驗算柱底的局部承壓。此時不宜考慮局部受壓計算底面積的增大,局部承壓強度提高系數取 1.0,必要時應設置鋼筋網片。
18.框支結構的框支層電算配筋時應按照彈性樓板考慮。轉換層結構的轉換構件,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 100%。以避免上部結構跟隨轉換構件提前變形。
19.主要構件采用有粘結預應力預應力對相關構件的影響(特別是對剪力墻產生平面外彎矩),相關構件對建立預應力的影響。
20.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普通鋼筋時,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 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 1.3;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 9%。
21.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轉角處的框架柱是否均為角柱?角柱是指位于建筑角部、與柱的正交的兩個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與之相連接的框架柱。因此位于建筑平面凸角處的框架柱一般均為角柱,而位于建筑平面凹角處的框架柱,若柱的四邊各有一根框架梁與之相連,則不按角柱對待。
22.按單元劃分抗震設防類別“建筑各單元的重要性有顯著不同時,可根據局部的單元段劃分抗震設防類別”設置抗震縫將結構分為若干單元,各單元有單獨的疏散出入口,各單元獨立承擔地震作用,彼此之間沒有相互作用,人流疏散也較容易。
23.大底盤高層建筑當其下部裙房屬于大型零售商場的乙類建筑范圍時,一般可將其及與之相鄰的上部高層建筑二層定為加強部位,按乙類進行抗震設計,其余各層可按丙類進行抗震設計。但是,當上部結構為乙類時,下部結構不論是什么類型,均為乙類。
24.底框結構應保證大部分砌體抗震墻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支承每單元砌體抗震墻最多有二道可以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鋼筋混凝土抗震墻上,而由次梁支托(二次轉換)。底框結構底部縱向抗震墻的布置分散,均勻,對稱。
25.扭轉不規則及不規則程度剛性樓板假定,小震作用,樓層最大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值與該樓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 1.2 時,判斷為扭轉不規則;當比值接近 1.5 時,判斷為特別不規則;當比值大于 1.5 時,一般判斷為嚴重不規則。此時,計算的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為代數值,當位移值小于規范限值的 50%時,判斷嚴重扭轉不規則的比值可以適當放松。最大值和平均值的計算,均取樓層中同一軸線兩端的豎向構件計算,不考慮樓板中懸挑的端部。
26.當高層建筑結構帶有大底盤裙房,計算裙房與其上塔樓的樓層剛度比時,可取其有效影響范圍內的豎向構件所謂,有效影響范圍可由塔樓與群房交界處做 45o 向外斜線,取斜線范圍內的豎向構件(墻和柱)參與計算。對地下室部分也可照此處理,而不能將所有豎向構件、特別是取地下室外墻參與計算。裙房抗震等級不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當裙房與主樓在結構上完全分開時,主樓和裙房分別按各自的結構體系、房屋高度確定抗震等級。當主樓和裙房連接為整體時,裙房除按自身結構體系和高度確定抗震等級外,還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裙房為純框架、主樓為抗震墻結構且連為整體時,主樓按抗震墻結構確定抗震等級,裙樓框架的抗震等級,尚不應低于整個結構按框架-抗震墻結構體系并按主樓高度確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當主樓為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體系時,其框支層框架應按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確定抗震等級,裙樓可按框架-抗震墻體系確定抗震等級。此時,裙樓中與主樓框支層框架直接相連的非框支框架,當其抗震等級低于主樓框支層框架的抗震等級時,則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
27.框剪結構中,框架部分抗震等級按框架結構確定公式-----底層彎矩結構體系問題每個工程的結構體系應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烈度、高寬比、長寬比、使用功能、平面形狀等許多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接近最大使用高度時經濟性要差。例如七度區十層以上的框架結構可能不如框剪;對于乙類建筑,取用最大使用高度時可以按照原設防烈度,但是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會出現抗震等級超出的問題。 長寬比大的結構扭轉難以控制,必要的話應考慮設縫或變更結構體系。寬度較小的高層結構在水平荷載較大的情況下宜采用框剪。一般情況下,短肢剪力墻結構經濟性不如普通剪力墻結構(縱筋配筋率、最小厚度);盡可能不要采用復雜結構體系。傳力最直接的結構是最節約的結構體系。
28.轉換結構(框支、底框)存在剛度突變問題破壞嚴重。盡量避免。一個優秀的結構設計人員應該在滿足或盡量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條件下,設計出傳力相對簡單的結構。
29.抗震縫設與不設,寬度問題
30.結構設計的經濟性問題。與結構經濟性相關的因素結構體系(框架、框剪、短肢、剪力墻)、荷載、系數、放大與配筋量相關的各計算系數的調整:周期折減系數、地震力放大系數、彎矩放大系數現澆空心樓板(注意布管方向、留有足夠的橫向肋、雙向受力差別、板的計算簡圖問題、周圍支承構件剛度、橫管方向的抗剪驗算)。
人防設計(4個坑)
1.人防規范要求六級人防通室外的,均應考慮人防倒塌荷載。樓梯踏步板正反方向何在都有。
2.人防地下室注明各構件的人防等效荷載應分清人防地下室的性質,是防常規武器還是核武器。注意做人防地下室設計時,如果是甲級人防地下室(既防核武器,又防常規武器),必須明確核武器防護級別和常規武器防護級別。二者不一定相同。如核 6 級人防地下室,防護時不一定是常 6 級,也可能是常 5級。使得防護常規武器時的等效荷載大于防護核武器時的要求。
3.人防地下室當門框墻挑出較大時僅靠墻體配筋很難滿足,應加梁或柱。人防規范第 4.6.13 條規定:支承平板門的門框墻,當門洞邊長小于 2 倍墻體懸挑長度時,宜在門洞邊設梁或柱。
4.六級平戰結合人防臨戰封堵不符合要求新規范要求跨度大于 12 米時才可以采用后加柱,但每個房間后加柱不應多于 4 根。
27.不能各種建筑均采用復合地基。從公式上看,均可以采用,但應分場合探討:承載能力不足的 25 層以上的高層建筑不宜采用。樁端為沉降量很小的土層或巖層時不宜采用(作用機理)樁頂(上部)為液化土或很軟的土,不宜采用(特別是散體樁)。
28.增強體頂部應設褥墊層褥墊層可采用中砂、粗砂、礫砂、碎石、卵石等散體材料,碎石、卵石宜摻入 20%~30%的砂。褥墊層有以下作用:
①一定厚度砂石墊層對豎向增強體頂部的約束起到極大作用,提高樁體頂的抗震能力。
②砂石墊層對樁土協同工作起到調整作用。
地下室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6個坑)
1.地下室外墻計算簡圖一般取墻頂為鉸支墻底只有在地下室底板厚度大于墻體厚度時才是固端。當為獨立基礎或獨立承臺時,防水底板厚度往往小于等于墻體厚度,此時應為彈性支承,不能形成固端。地下室外墻屬于深梁,不需要在墻頂和墻底增加大梁,只需要按照深梁進行設計。
2.地下室外墻計算時應該取用靜止土壓力系數 7。深度 h 處土壓力為K一般取 0.5。注意當有地下水時應該將水土分開計算(水對墻的壓力不乘土壓力系數)。一般情況下,地下室外墻計算不宜考慮柱子作為支座,應按照豎向傳力的單向板計算。如果考慮按照雙向板圖形計算,柱子應該有一定的側向受彎剛度與強度,計算柱配筋時應考慮側土壓力進行配筋。與主樓相連的大型地下車庫宜增加混凝土墻。主樓與地下室相連,水平地震力靠地下室傳到周圍土體,因此要求地下室有一定剛度。對大面積的地下室,本身剛度不能滿足要求,宜根據主樓與地下室外沿距離,在兩個方向結合使用功能設置一定數量的混凝土墻。
3.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宜小于 250mm
4.地下室樓梯間處的混凝土外墻,計算簡圖應該按照實際情況考慮
5.地下室外墻、柱強度等級問題一般地下室外墻只是作為擋土墻,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高。而與外墻澆在一起的柱或剪力墻強度等級較高,較難施工。施工單位一般要求都按照高標號施工。這樣可能引起外墻混凝土開裂嚴重??梢詫⒌叵率也糠值耐鈮χ蚣袅姸鹊燃壗档停⊿ATWE 可以實現)。此時框架柱可以考慮將部分墻體作為翼緣形成 T 型柱,進行計算。配筋與軸壓比等不會有太大變化。
6.地下室結構構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對應根據環境類別按照混凝土規范表 9.2.1 取用。對地下室外墻和底板頂板應考慮內外面保護層厚度的不同。特別容易忽略的是僅有一層地下室時,地下室頂板浮土的情況。構件計算時應根據不同的保護層厚度取用不同的構件有效高度.抗浮計算應考慮一定的安全度?;钶d取零,恒載容重取小值且去掉可能沒有的部分
上部結構(30個坑)
1.十字交叉次梁剛度明顯不同,上部未設通長筋由于支座條件、斷面和跨度的不同,雙向十字交叉次梁肯定剛度不同,從而形成事實上的主次梁關系,只不過是份量不同而已。如果二者剛度相差較大,剛度小的次梁在剛度大的次梁處有可能出現負彎矩,如果不配上部通長筋,上部鋼筋接頭正好位于支座處,容易開裂。必要的話可以調整斷面尺寸直接做成主次梁。
2.結構設置抗震縫時按照最新抗震理念,除應符合規范規定的縫寬以外,尚應滿足中震下不碰撞的要求。即按照中震(基本上是提高 1.5 度)計算該點位移值的兩倍。
3.鋼筋砼結構體系布置應符合下面要求
①住宅結構禁止采用平面和豎向同時不規則的超限結構體系。
②橫向框架在 15m 范圍內框架至少需拉通一榀,縱向框架至少需拉通 2 榀。
③電梯井、樓梯間禁止采用懸挑結構。
④高層建筑設置角窗或凸窗時,建筑物陽角的角點處必須設置豎向受力構件。
⑤劇場、體育館、會堂等大跨度、空曠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純框架結構體系。
4.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應大于 50%,未達到 50%時,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采用,柱軸壓比限值宜按框架結構規定采用。有些設計人員為滿足 50%這一要求,僅在底部增設一些剪力墻,這種做法不符合規范的要求,剪力墻應上、下貫通。
5.剪力墻平面外大梁下部措施不夠垂直于剪力墻設置大梁(跨度大于5米)時,無論是主梁和次梁,均應該在大梁下剪力墻相應部位設置翼緣、扶壁柱,最差也要設置暗柱(暗柱可以取梁寬加兩倍墻厚)。許多工程是因為有墻體才設置大梁,完全可以設置翼墻。
6.框剪結構或者剪力墻結構當樓電梯井背對背時,應特別注意樓電梯之間剪力墻的穩定問題,其厚度不能太小。該墻體在樓梯踏步板范圍之內兩側都相當于開洞,沒有樓板作為側向支撐。厚度取值沒有明確規定,并且受力也不好。必要時應在電梯井布置垂直于該墻體的剪力墻。
①剪力墻長度不宜大于 8 米的理解(剛度均勻,彎曲破壞)避免各個擊破,如剛度均勻也可以;
②短肢剪力墻(l/h=5~8),盡量避免大部分剛剛超過 8.0,此乃鉆規范的空子③ 剪力墻厚度:h/H 限值。穩定驗算存在一定問題,應盡量滿足要求。
7.無論結構計算時嵌固部位標高在那里,剪力墻底部加強區高度均應從室外坪向上計算。建筑物總高度也應從室外坪計算到主要屋面
8.在建筑物四周室外坪不同時應該從最高地坪向上計算(室外地面前后相差一層時),加強部位高度從計算嵌固部位向下一層,剪力墻總高度 H 應取至剪力墻最高點,不能僅僅算至大屋面。
9.決定建筑物 A、B 級,抗震等級的高度,基礎埋深的高度,剪力墻加強區高度計算一二級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長度 lc 時,墻肢長度 hw 取值不對。應根據邊緣構件所在位置及起的作用而定。在邊緣構件內配置豎向鋼筋,對提高墻體承載能力和延性有較大的作用,暗柱內箍筋可以約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應變,還可以使剪力墻具有較強的邊框,阻止剪切裂縫迅速貫通全墻。如果墻上開洞尺寸較小,使墻的受力仍然保持一個整墻肢,應將該開洞的剪力墻作為一個整的墻肢對待。約束構件在中間時基本上屬于中和軸位置,起不了多大作用。翼柱 A 在 X 方向的墻肢長度取為 Hw1,翼柱 C 取為 Hw2 都不對。翼柱 A、C 墻肢長度均應取為 Hw。
10.單邊有大跨次梁的框架梁受扭問題,這種梁應適當加大腰筋
11.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 Lc 以內、陰影區以外部分配箍率減半的執行可以采用拉筋和箍筋。拉筋不超過肢數的 1/3,豎向間距同陰影部分,水平間距不大于300。此處可以變換直徑,但不能增加豎向間距。
12.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部位時,地下室柱每邊配筋不應小于底層柱的 1.1 倍。不能隨意放大底層柱配筋
13.當框架梁剪力主要是由集中力貢獻時,應注意箍筋加密區以外抗剪強度
14.跨高比小于 5 的剪力墻連梁應該全跨加密箍筋。大于 5 時可以按照框架梁箍筋的構造連梁對剪力墻約束較強,剪力主要由地震引起的墻肢彎矩提供,本身變化不大??绺弑却髸r彎矩不是很大。
15.剪力墻連梁受彎鋼筋配筋率問題目前相關研究工作尚不充分。當跨高比小于 0.5 時,連梁是墻體的一部分,宜按墻體的要求配筋;跨高比大于 0.5 時,從“強剪弱彎”的角度,對抗震設計的連梁建議按下表采用??拐鹪O計時連梁縱向鋼筋構造配筋率。
16.機械錨固水平段長度問題保證可設置寬梁,但寬梁出墻面不要太大,必要時加腋。
17.大梁托柱轉換應注意從梁上升起的框架柱,柱底存在兩個方向的彎矩,應在柱底設置垂直于大梁的另一方向的梁,平衡該方向的柱底彎矩。托柱轉換的轉換大梁,應注意驗算柱底的局部承壓。此時不宜考慮局部受壓計算底面積的增大,局部承壓強度提高系數取 1.0,必要時應設置鋼筋網片。
18.框支結構的框支層電算配筋時應按照彈性樓板考慮。轉換層結構的轉換構件,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 100%。以避免上部結構跟隨轉換構件提前變形。
19.主要構件采用有粘結預應力預應力對相關構件的影響(特別是對剪力墻產生平面外彎矩),相關構件對建立預應力的影響。
20.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普通鋼筋時,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 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 1.3;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 9%。
21.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轉角處的框架柱是否均為角柱?角柱是指位于建筑角部、與柱的正交的兩個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與之相連接的框架柱。因此位于建筑平面凸角處的框架柱一般均為角柱,而位于建筑平面凹角處的框架柱,若柱的四邊各有一根框架梁與之相連,則不按角柱對待。
22.按單元劃分抗震設防類別“建筑各單元的重要性有顯著不同時,可根據局部的單元段劃分抗震設防類別”設置抗震縫將結構分為若干單元,各單元有單獨的疏散出入口,各單元獨立承擔地震作用,彼此之間沒有相互作用,人流疏散也較容易。
23.大底盤高層建筑當其下部裙房屬于大型零售商場的乙類建筑范圍時,一般可將其及與之相鄰的上部高層建筑二層定為加強部位,按乙類進行抗震設計,其余各層可按丙類進行抗震設計。但是,當上部結構為乙類時,下部結構不論是什么類型,均為乙類。
24.底框結構應保證大部分砌體抗震墻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支承每單元砌體抗震墻最多有二道可以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鋼筋混凝土抗震墻上,而由次梁支托(二次轉換)。底框結構底部縱向抗震墻的布置分散,均勻,對稱。
25.扭轉不規則及不規則程度剛性樓板假定,小震作用,樓層最大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值與該樓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 1.2 時,判斷為扭轉不規則;當比值接近 1.5 時,判斷為特別不規則;當比值大于 1.5 時,一般判斷為嚴重不規則。此時,計算的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為代數值,當位移值小于規范限值的 50%時,判斷嚴重扭轉不規則的比值可以適當放松。最大值和平均值的計算,均取樓層中同一軸線兩端的豎向構件計算,不考慮樓板中懸挑的端部。
26.當高層建筑結構帶有大底盤裙房,計算裙房與其上塔樓的樓層剛度比時,可取其有效影響范圍內的豎向構件所謂,有效影響范圍可由塔樓與群房交界處做 45o 向外斜線,取斜線范圍內的豎向構件(墻和柱)參與計算。對地下室部分也可照此處理,而不能將所有豎向構件、特別是取地下室外墻參與計算。裙房抗震等級不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當裙房與主樓在結構上完全分開時,主樓和裙房分別按各自的結構體系、房屋高度確定抗震等級。當主樓和裙房連接為整體時,裙房除按自身結構體系和高度確定抗震等級外,還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裙房為純框架、主樓為抗震墻結構且連為整體時,主樓按抗震墻結構確定抗震等級,裙樓框架的抗震等級,尚不應低于整個結構按框架-抗震墻結構體系并按主樓高度確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當主樓為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體系時,其框支層框架應按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確定抗震等級,裙樓可按框架-抗震墻體系確定抗震等級。此時,裙樓中與主樓框支層框架直接相連的非框支框架,當其抗震等級低于主樓框支層框架的抗震等級時,則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
27.框剪結構中,框架部分抗震等級按框架結構確定公式-----底層彎矩結構體系問題每個工程的結構體系應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烈度、高寬比、長寬比、使用功能、平面形狀等許多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接近最大使用高度時經濟性要差。例如七度區十層以上的框架結構可能不如框剪;對于乙類建筑,取用最大使用高度時可以按照原設防烈度,但是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會出現抗震等級超出的問題。 長寬比大的結構扭轉難以控制,必要的話應考慮設縫或變更結構體系。寬度較小的高層結構在水平荷載較大的情況下宜采用框剪。一般情況下,短肢剪力墻結構經濟性不如普通剪力墻結構(縱筋配筋率、最小厚度);盡可能不要采用復雜結構體系。傳力最直接的結構是最節約的結構體系。
28.轉換結構(框支、底框)存在剛度突變問題破壞嚴重。盡量避免。一個優秀的結構設計人員應該在滿足或盡量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條件下,設計出傳力相對簡單的結構。
29.抗震縫設與不設,寬度問題
30.結構設計的經濟性問題。與結構經濟性相關的因素結構體系(框架、框剪、短肢、剪力墻)、荷載、系數、放大與配筋量相關的各計算系數的調整:周期折減系數、地震力放大系數、彎矩放大系數現澆空心樓板(注意布管方向、留有足夠的橫向肋、雙向受力差別、板的計算簡圖問題、周圍支承構件剛度、橫管方向的抗剪驗算)。
人防設計(4個坑)
1.人防規范要求六級人防通室外的,均應考慮人防倒塌荷載。樓梯踏步板正反方向何在都有。
2.人防地下室注明各構件的人防等效荷載應分清人防地下室的性質,是防常規武器還是核武器。注意做人防地下室設計時,如果是甲級人防地下室(既防核武器,又防常規武器),必須明確核武器防護級別和常規武器防護級別。二者不一定相同。如核 6 級人防地下室,防護時不一定是常 6 級,也可能是常 5級。使得防護常規武器時的等效荷載大于防護核武器時的要求。
3.人防地下室當門框墻挑出較大時僅靠墻體配筋很難滿足,應加梁或柱。人防規范第 4.6.13 條規定:支承平板門的門框墻,當門洞邊長小于 2 倍墻體懸挑長度時,宜在門洞邊設梁或柱。
4.六級平戰結合人防臨戰封堵不符合要求新規范要求跨度大于 12 米時才可以采用后加柱,但每個房間后加柱不應多于 4 根。
本文標簽:結構設計參數85個坑,千萬別踩?。?)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結構設計參數85個坑,千萬別踩!(2)》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