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道排水通病
一、排水管材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管材質量差,存在裂縫或局部混凝土松散,強度低、抗滲能力差,容易被壓破或產生滲水;管徑尺寸偏差大,安管容易錯口。
2.預防措施:
(1)要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管材并且要有質量部門提供的出廠合格證和力學試驗報告等資料。
(2)管材進場后,應進行外觀檢查管材不得有破損、脫皮、蜂窩露骨、裂紋等現象,對外觀檢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安裝。
(3)加強保護 管材在運輸、安裝過程中應加強保護。
二、測量放線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測量差錯或意外的避讓原有構筑物,使管道在平面上產生位置偏移,在立面上坡度不順。
2.預防措施
(1)嚴格按設計坐標放線定出管的中心線及檢查井位置,監理人員要進行復測,其誤差符合規范要求后才能施工。
(2)連接井: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構筑物須避讓 時,應在適當的位置增設連接井,其間以直線連通,連接井轉角應大于135°。
三、溝槽開挖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在溝槽開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邊坡塌方、槽底泡水、槽底超挖、溝槽斷面不符合要求等一些質量問題。
2.預防措施:
(1)防止邊坡塌方:根據土壤類別、土的力學性質確定適當的槽幫坡度。實施支撐的直槽槽幫坡度一般采用1:0.05。對于較深的溝槽,宜分層開挖。挖槽土方應妥善安排堆放位置,通常情況可堆在溝槽兩側。堆土下坡腳與槽邊的距離根據槽深、土質、槽邊坡來確定,其最小距離應為1.0m。
(2)防止槽底泡水:雨季施工時,事先在溝槽四周疊筑閉合的土埂,必要時要在埂外開挖排水溝,防止雨水流入槽內。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淺層滯水地段挖槽,應設排水溝、集水井,用水泵進行抽水,嚴禁浸水作業。溝槽見底后應隨即進行下一道工序,否則,槽底應留500px土層不挖作為保護層。
(3)防止槽底超挖:在挖槽時應有專人對槽底高程進行測量檢驗。使用機械挖槽時,在設計槽底高程以上預留500pxm土層,由人工清挖、撿平,如遇超挖,應用碎石(或卵石)填到設計高程,或填土夯實,其密實度不低于原天然地基密實度。
(4)溝槽斷面的控制:開槽斷面由槽底寬、挖深、 槽層、各層邊坡坡度以及層間留臺寬度等因素確定。槽底寬度,應為管道結構寬度加兩側工作寬度。因此,確定開挖斷面時,要考慮生產安全和工程質量,做到開槽斷面合理。
四、平基管座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有的施工單位對溝槽內的積水和淤泥工作清理處治的情況下就澆注平基混凝土;平基的高程偏差很大,厚度不能保證;管座混凝土跑模、混凝土有蜂窩孔洞等現象。
2.預防措施:
(1)不能帶泥水澆注平基混凝土:施工中應采 取有力的排水措施,將進入槽內的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抽排干凈,槽底淤泥應予挖除,以確保干槽施工。
(2)保證平基的厚度和高程:在支搭混凝土平基的模板時,要復核槽底標高和模板(頂)彈線高程,當確認無誤后,方可澆注混凝土;并且在澆注過程中要準確控制。
(3)保證管座模板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特別是支桿的支撐點不能直接支在松散土層 上,應加墊板或樁木,使之能可靠的承受混凝土灌注時的振搗力和側向推力。
(4)保證混凝土的質量:要按配合比進行下料、 拌制,在澆注過程中,要對混凝土進行振搗,但要防止欠振或過振。
五、安管質量通病的預防
1.常見現象:在圓形檢查井中,管頭露出井壁過長或縮進井壁;管道局部位移超標,直順度差;或管道反坡、錯口。
2.預防措施:
(1)檢查:檢查井間管道鋪設長度、管子伸進 檢查井內長度及2管端頭之間預留間距要準確計算,可采用下面的計算方法: 在安管過程中要嚴格控制,不能使管頭露出井 壁過長或縮進井壁。
(2)保證管道的直順度和坡度:安管時要在管道半徑處掛邊線,線要拉緊,不能松弛,安管過程中要隨時檢查;在調整每節管子的中心線和高程時,要用管枕支墊牢固,相鄰兩管不得錯口;在澆注管座前,要先用與管座混凝土同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把管子兩側與平基相接處的三角部分填滿填實,再在兩側同時澆注混凝土。
六、平接口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抹帶砂漿質量差,接口抹帶空鼓、開裂;接口抹帶砂漿突出管內壁;鐵絲網與管縫不對中,插入管座深度不足,鐵絲網長度不夠。
2.預防措施:
(1)保證抹帶的施工質量,防止抹帶空鼓、開裂:水泥砂漿要按配合比下料,下料要準確,攪拌要均勻,要保證砂漿的強度及和易性。抹帶前先將抹帶部分的管外壁鑿毛,洗刷干凈,刷水泥漿一道。管徑大于400mm時分2層抹壓;管徑小于等于400mm時,可一次抹成;對于管徑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管縫超過10mm時,抹帶時應在管內接口處用薄竹片支一墊托,將管縫內的砂漿充滿搗實,再分層施做。抹完后應覆蓋并灑水養護。
(2)保證內管縫與管內壁相平:管徑小于等于 600mm的管道,在抹帶的同時,配合用麻袋球或其它工具在管道內來回拖動,將流入管內的砂漿拖平;管徑大于600mm的管道,應勾抹內管縫。
(3)對于鐵絲網水泥砂漿抹帶接口:要保證鐵 絲網與管縫對中,鐵絲網搭接長度和插入管座的長度均不少于100mm。
七、檢查井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帶水澆注檢查井基礎且其尺寸和高程偏差較大;井墻砌磚通縫、砂漿不飽滿、抹面起鼓發裂;不做流槽或做法不符合要求;踏步、井圈、井蓋安裝不符合要求。
2.預防措施:
(1)保證檢查井基礎的質量:不能帶水澆注墊層和基礎,要保證基礎的幾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并與管道平基同時整體澆筑,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才能砌磚。
(2)要保證井墻的砌筑質量:井壁必須豎直,不得有通縫;灰漿要飽滿,砌縫要平整;抹面要壓光,不得有空鼓、裂縫等現象。
(3)流槽的做法要規范:雨水流槽高度應與主管的半徑相平,流槽的形狀應為與主管半徑相同的半圓弧;污水流槽的高度應與主管內頂相平,下半部分是與主管半徑相同的半圓弧,上半部分與兩側井墻相平行,寬度與主管管徑相同。
(4)保證井圈、井蓋的安裝質量:安裝井圈要座 漿飽滿牢固平穩,井蓋和井圈要配套,并與路面齊平。在交通量大的道路上必須安裝重型井蓋。
八、閉水試驗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不做閉水試驗或做閉水試驗前就回填土;試驗前準備不充分;閉水試驗的水位和測定滲水時間不符合要求;滲水量計算錯誤。
2.預防措施:
(1)做閉水試驗: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以 及設計要求閉水的其它排水管道都必須做閉水試驗。閉水試驗應由業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有關部門聯合進行,試驗合格才能進行溝槽回填。
(2)做好試驗前的準備工作:試驗前,需將灌水 的檢查井內支管管口和試驗管段兩端的管口,用1:3水泥砂漿砌240mm厚磚壁堵死,并抹面密封,待養護3天~4天到達一定強度后,在上游井內灌水,當水頭達到要求高度時,檢查磚堵、管身、井身,有無漏水和嚴重滲漏,否則應進行封堵。待浸泡24h后,再觀察滲水量,只有外觀無滲漏現象后,方可進行閉水試驗。
(3)閉水試驗的水位 應為試驗段上游管段內頂 以上2m,如上游管內頂到檢查井的高度不足2m,閉水試驗的水位可到井口為止。滲水量的測定時間不應少于30s。
(4)滲水量的計算公式:
式中:Q — 實際滲水量,3 m/(km·d); πR?— 檢查井上口面積(水面處),㎡; H — 測檢查井內水位下滲高度,m; L — 閉水管道長度,m; n — 試驗段內檢查井座數; t — 閉水時間,h; 當Q小于或等于規范允許滲水量時,即試驗合格。
九、回填土質量通病的預防措施
1.常見現象:帶水回填或回填土土質不符合要求;沒有分層回填;對回填土密實度控制不嚴。
2.預防措施:
(1)對回填土土質的要求: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 磚、石塊、混凝土碎塊及大于250px的硬土塊;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為宜。還土前,應對所還土壤進行輕型標準擊實試驗,測出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回填時槽內應無積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凍土及有機物。
(2)管溝回填應分層夯實:每層厚度不大于 750px,每層填土的密實度要按規范進行檢測,合格才能繼續回填;要求管道兩側同時進行填土,兩側高差不大于750px。
(3)嚴格控制回填土密實度:管溝胸腔部位密 實度不小于90%;管頂1250px范圍內密實度應在85%~88%之間,以防壓壞管材和蓋板;管頂1250px以上密實度要求同路基密實度要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