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為大型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約為675840㎡,其中34層的建筑有10棟,33層的建筑有5棟,28層的建筑有3棟,整個工程分為2期進行,由于工程中均為高層建筑,故此建筑基礎決定采用樁基礎,一期工程的樁基總數為639根,分為4種直徑,即800mm、900mm、1000mm和1100mm,二期工程樁基總數為479根,規格與一期工程相同。結合場地情況和施工進度要求,決定采用機械成孔灌注樁,樁端持力層為中風化石灰巖。工程設計要求樁端必須完整進入巖層的深度不小于500mm,且最小樁長為樁徑的5倍,同時還要確保兩樁底的高差小于兩樁的中心距。樁身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為C30,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為50mm。根據施工現場地質勘察資料顯示,施工現場的地層從上到下依次為素填土、碎石、紅粘土、全風化石灰巖、強風化石灰巖、中風化石灰巖、輝綠石。由于本工程中樁基的數量較多(2期共計1118),加之工期時間較緊,從而對樁基的施工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必須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樁基施工質量,為后續工程的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二、樁基施工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措施
1.測量定位的質控要點。在建筑工程樁基施工中,測量定位非常重要,其質量優劣對后續工序的質量影響較大,為此,必須對該環節的質量控制加以重視,具體的質控要點如下:
1.1對控制點進行校核。在該環節中,測量儀器應當選用精確度較高的GPS,并由建設單位向施工單位提供測量定位報告,然后使用GPS對測量定位報告中的控制點進行校核,如果偏差較大,要及時向建設單位反饋,并由原測量單位進行重新復核。
1.2點放樣。在該環節中,可以使用GPS結合全站儀的方式對點位進行測放,放樣前應當對點位坐標進行核對,避免因坐標誤差,引起樁位偏差的情況發生。放樣過程中,要對測量精度進行嚴格控制,最大誤差不得超過2cm。
1.3鋼護筒定位測量。可按照掛設的十字線對鋼護筒的位置進行調整,當鋼護筒準確定位之后,要及時進行樁位校核,如果護筒的偏差過大,則應對其位置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偏差在允許范圍之內。
1.4鉆進測量。在鉆機鉆進過程中,應當隨時對樁位進行校核,確保成樁質量。可以使用GPS,也可以使用全站儀進行校核,若是校核中發現偏差過大,要及時對鉆機的位置進行調整,如果糾偏時,造成樁孔異形,可采取擴大樁徑的方式加以糾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擴徑要從樁頂到樁底整體性擴大,不得局部擴徑。
1.5灌注前的測量定位。在進行混凝土灌注前,應當對樁位偏差進行校核,可將鋼筋籠中心作為樁位中心,并對偏差值進行讀取,如果僅為鋼筋籠偏位,則只需對鋼筋籠的位置進行調整即可,并在調整完畢后重新進行固定。
2.鉆進及成孔的質控要點。本工程中采用的機械成孔灌注樁,其成孔原理如下:用沖擊鉆上下往復沖擊,利用沖擊能對土層或巖層進行沖擊,使原本質地比較堅硬的土體和巖土破碎成孔。由于該成孔方式適用于在質地比較堅硬的巖石層鉆孔,這也是本工程中采用它的主要原因。
2.1當鉆機進入施工現場后,應當先對鉆頭進行檢查,保證鉆頭完好且與鉆孔直徑的設計要求相符。如果鉆孔過程中檢測到成孔的直徑與設計要求不符時,可先提鉆檢查鉆頭,若是鉆頭磨損嚴重,必須及時停止鉆進,并更換鉆頭。
2.2確認鋼護筒埋設穩固且壓實之后,便可對鉆機進行對位工作,當對位完畢之后,必須及時對垂直度進行校核,以此來確保鋼絲繩、鉆頭中心及點位中心保持在同一垂直線上,鉆頭中心與點位中心的最大允許偏差不得超過20mm。
2.3沖擊鉆進過程中,必可避免地會對鋼護筒產生一定的振動,所以當鉆就之后,可在鉆機前的枕木上測量標高,并以此作為參照標高,以此為據,計算出施工鉆孔深度。
2.4采用泥漿護壁時,必須與如下規定要求相符:鋼護筒內的泥漿面要保持在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的位置,這樣有利于確保孔壁穩固;清孔時,孔底泥漿的比重應當與混凝土灌注要求相符,并隨清孔過程不斷對泥漿進行置換。
2.5開始正式鉆進前,要記錄好不利地層的深度,并在鉆進階段對泥漿的顏色、巖渣的成分、進尺深度等情況進行密切關注,一經發現問題,要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處理。當進入到交接層時,必須及時對鉆進速度、進尺深度、鉆壓等參數進行調整。
2.6當鉆進過程中遇到孤石,應當用碎石進行回填,并采用高沖程的方式進行鉆進,使孤石破碎后并將之擠壓到孔壁當中;成孔之后必須及時進行混凝土灌注,在下放鋼筋籠的過程中,必須保持鋼筋籠豎直,并使其緩慢沉入大孔底,要避免下放時,與孔壁產生碰撞。
3.下放鋼筋籠及混凝土灌注的質控要點。
3.1成孔并確認質量合格后,便可下放鋼筋籠,在下放前,應當對孔口的標高進行測量,并按照該標與孔深對鋼筋籠的長度進行計算,然后便可進行鋼筋籠制作;焊接鋼筋籠時,同一截面上的接頭數量不得超過主筋數量的50%,焊接可以采用單面搭接焊,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標準的規定要求,焊接完畢后要進行牢固綁扎。
3.2鋼筋籠下放過程中,要控制好速度,盡可能緩慢,以免刮碰孔壁,導致鋼筋籠無法下放到位;當鋼筋籠下沉到位后,要對籠頂標高進行測量,以此來判斷是否下放到位,確認到位后,便可對其進行固定;固定過程中,如果主筋處于鋼護筒的范圍內,可直接將其焊接在鋼護筒內壁上,焊接可采取點焊的方式,對稱焊四個點;若是主筋高于地面,則可將之固定在地面上,并與混凝土灌注架焊接在一起。
3.3按照鉆孔長度對所需的導管進行計算,并確定配管方式,然后進行導管安裝。下放導管時,要確保垂直,以免與鋼筋籠刮碰,造成導管損壞,影響灌注質量。導管底部與孔底應當保持300-500mm的距離。
3.4灌注混凝土前,要對其坍落度進行測量,灌注過程中,要控制好導管的埋深深度,即保持在混凝土液面下2-6m;當灌注即將結束時,要對混凝土液面進行測量,避免超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樁基工程是較為重要的分項工程之一,它的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本文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從測量定位、鉆進及成孔、混凝土灌注等環節,對樁基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進行了論述。通過質控措施的運用,確保了樁基工程的質量,為后續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