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期施工對現場人力、物力投入要求高,且施工質量難以把控。但為滿足工期的需要,多數施工項目均采取冬期施工。對于施工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混凝土工程,做好其質量把控至關重要。
一、質量缺陷及原因
為做好混凝土相關質量的把控,應明確冬期施工混凝土可能存在的質量缺陷以及產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冬期施工混凝土質量差的危害如下。
(1)混凝土強度上升慢,強度達不到預期值。
(2)混凝土易出現裂縫。
(3)鋼筋生銹。
(4)混凝土受凍破壞,混凝土耐久性能降低。
產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如下。
(1)混凝土上強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混凝土水化過程除了與材料本身有關外,外界溫度的變化也起著重要作用。溫度高,水化作用快,混凝土強度增長快;溫度低,混凝土中的水會結冰,導致參與水化作用的水分少,水化作用慢,若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結冰,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混凝土強度將不再增長。
(2)水結冰后,密度變小,體積會增大。在混凝土強度尚未達到初期強度時,由于冰體積增大產生的膨脹會對混凝土造成破壞。此外,在冰融化后,會對鋼筋產生銹蝕作用,且會在混凝土內部造成裂隙,降低混凝土密實性及耐久性。因此,混凝土冬期施工中,水的形態變化對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二、質量把控
本文就混凝土施工質量把控從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3個方面進行簡單闡述。
1.施工前
(1)工完場清,將待澆筑部位的鋸末、廢料垃圾清理干凈,提前鑿毛已澆筑混凝土面,并用吹風機將鑿毛產生的垃圾吹干凈,嚴禁使用水沖洗。
(2)混凝土澆筑前應準備好保護混凝土的保溫材料,地下基礎部分準備棉氈和草簾等,地上主體部分應提前增設彩條布,用彩條布做好封閉措施,提高保溫效果,并在待澆筑部位層下準備好取暖設備(火爐或暖風機)。
(3)混凝土澆筑前,關注當地的相關天氣預報,并與攪拌站聯系好,確保混凝土供應的連續性,避免混凝土供應不及時造成施工中斷。
(4)根據施工圖紙及現場實際情況,繪制混凝土澆筑路線。
2.施工中
(1)確保澆筑質量,防止因運輸過程失穩導致混凝土質量差,因此應盡量選擇距施工現場相對較近的混凝土攪拌站作為供應商,避免混凝土運輸時間過長。混凝土運輸罐車應做好保溫措施,用保溫被覆蓋罐體。
(2)混凝土罐車進場后,輸送管需用砂漿進行洗管,不能用水洗管,洗管的砂漿不能集中使用。
(3)澆筑混凝土時,做好混凝土出罐時的測溫工作,并抽檢混凝土坍落度,對于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及時與混凝土攪拌站溝通更換,不能自行加水。
(4)混凝土澆筑時,監理和質檢人員進行旁站,時刻關注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5)根據澆筑路線,按順序進行混凝土澆筑。對于一些高度較大的墻柱構件,不能一次性澆筑到位,應分層澆筑,且每層澆筑時都應振搗密實。
(6)混凝土入模的溫度不應低于5℃,且應根據規范要求及時布設測溫孔。
(7)收面工作。根據混凝土的初凝及終凝時間,及時做好混凝土收面工作。做好二次收面工作,減少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開始收面時,用刮尺進行初次收平,待混凝土強度終凝前,對混凝土進行壓面收光處理,將混凝土表面干裂裂縫進行閉合處理,然后進行覆蓋塑料薄膜及棉氈草簾子等保溫處理。
(8)試件留置。根據規范要求合理做好混凝土試件留置工作,同條件試件留置時增加臨界強度及拆模試件。
3.施工后
混凝土澆筑完成應及時覆膜及保溫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確保混凝土在初凝前不受凍。及時做好混凝土的測溫工作,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由專人對已澆筑部位混凝土及時進行測溫工作,根據規范要求,及時觀察混凝土以及周圍環境溫度,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4.拆模、成品保護
(1)關鍵部位混凝土拆模需向項目部提交拆模申請,強度不足時拆模會對構件質量產生嚴重損害。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 mpa時,嚴禁在已澆筑混凝土面上踩踏或堆加荷載,以減少或避免結構產生裂縫。
(2)嚴格遵守拆模順序,對于頂板及柱等關鍵部位,合理延長拆模時間,拆模后及時養護。
(3)根據同條件養護的試件強度決定拆模時間。
三、小結
為追趕工期、創造產值而進行冬期施工固然重要,但是施工中質量把控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