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設計會給人以尊嚴,體現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5月9日,省住建廳、省重點辦、省機場管理集團聯合舉辦大型公共建筑(設施)人性化設計及管理宣講報告會,就我省機場、鐵路客站、城市道路領域的人性化設計運用進行了集中宣講。
不相匹配的“硬件”和“軟件”
當前,我省正處于機場、車站及城市綜合體等大型公共建筑(設施)的建設高峰期。以機場為例,根據國家和省里相關規劃,2020年前我省規劃與建設、布局與運營的民用運輸機場就有11個,其中已建成投產的有6個。
大型公共建筑(設施)迎來“硬件”大發展的同時,“軟件”卻不盡完善。有的建設規模很大,然而不精細、不專業;有的外觀奢侈豪華、金碧輝煌,然而不適用,存在華而不實的問題;有的建設速度很快,然而配套不全、功能不完善、不耐久,剛竣工就要改造提質。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人性化設計及管理。”宣講報告會指出,大型公共建筑(設施)是政府為人民群眾提供的公共服務,設計管理得好,滿足公共活動需要,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對政府就會點贊。提高建設水平,改善軟件環境,倡導普及人性化設計及管理的理念自然是題中之義。
一次開闊眼界的學習之旅
“在航站樓的屋頂設置觀景平臺,是機場旅游觀光的一大特色”“旅客步行距離過長時,采用軌道捷運系統”“休息設施布局非常靈活,只要旅客想休息,隨時能找到座椅,使機場空間更具有人情味”。省機場管理集團副總經理鄧元武,在會上展示了日本機場的人性化設計細節。據了解,根據省里部署,“湖南省民用機場人性化設計和管理課題考察組”去年8月底趕赴日本,從東京的成田機場和羽田機場、大阪的關西機場、札幌的新千歲機場帶回了大量可供借鑒復制的經驗。
在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總建筑師盛暉的講述里,新一代鐵路客站全面革新了發展理念。它不再強調本身獨立的站房形象,不再割裂城市的整體格局,不再是耗能大戶和占地大戶;而是以人為中心,綜合了城市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機器”,并將成為容納城市各類功能的新的發展引擎。
“大型公共建筑要強化提示性標志,防止迷路”“采用智能多合一燈桿,將無線基站、視頻監控、環境監測、電動車充電站等融為一體,可以提升城市空間利用率”。省建筑設計院副院長夏心紅、長沙市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鄧海波分別作了主題演講,贏得與會代表的認同。
讓人性化設計落地生根
如何把人性化設計及管理的理念運用到我省具體實踐中?這天的會議把聚焦點放在“業主方”——參會的300多人中,主要是各市州住建系統負責人,各市州城投公司、省內各機場、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部分大型公共建筑(設施)的項目業主單位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省內部分甲級建筑設計企業負責人、總建筑師。
“針對精細化、耐久性、綠色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重點內容,要對癥下藥,精準發力。”副省長張劍飛在會上指出,各級建設管理部門要制定公共建筑(設施)人性化設計標準規范,編制公共建筑(設施)人性化設計標準設計圖集,編寫人性化設計市政設施設計指南。要加快推進bim技術應用,推廣裝配式建筑,推動“人文住建、綠色住建、智慧住建”建設。
人性化設計獲得政策力挺。宣講報告會提出,在規劃審批、初步設計審批、施工圖審查等環節要大力支持人性化設計,將其納入審批、審查要素。要在新型城鎮化引導資金中加大對人性化設計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設計企業研發創新。在項目評優評獎過程中,把人性化設計作為重要加分因素,表彰為此做出貢獻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