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無錫國勁合金有限公司是一家做鎳基產品起步較早的企業,作為無錫一家有著多年豐富經驗的領導企業,一直致力于鎳基類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我們長久以來服務于這個行業,有著比其它企業不具備的先天條件,專心,專注是我們的宗旨,致力于營造鎳基產品領頭企業。
公司優勢
1.技術優勢:擁有行業zui先進生產技術及一流技術管理人員.
2.質量優勢:從原材料源頭把關,采用先進生產設備,主要突出產品做工,流程注重每一道生產細節,質量更有保障。
3.檢測優勢:采用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手段為質量嚴格把關,引進zui先進進口光譜檢測儀,層層檢測。
4.規模優勢:本公司是行業生產規模大、產量高、效率快的生產企業。
5.價格優勢:規模采購、規模生產、規模銷售減小中間商費用及生產流水線大大降低成本,價格更優惠
Incoloy 926(N08926)鎳基合金概述:
Incoloy 926(N08926)鎳基合金中的Cr含量通常為14.0-18.0%,鎳含量為24.0-26.0%。Incoloy 926(N08926)是一種含鈦和鋁的鎳基合金,含有足夠的鉻形成并維持足夠規模的鉻氧化物,使其在高溫條件下得到保護,比傳統鉻鎳不銹鋼如304更耐高溫;較高的含鎳量,使其相比標準的18-8型不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其耐氧化性毫不遜色于使用溫度高達華氏1900度(1038℃)的更高牌號合金。
Incoloy 926(N08926)鎳基合金主要特性:
1、Incoloy 926(N08926)在鹵化物介質和含有H2S的酸性介質中具有很高的抗點腐蝕和縫隙腐蝕性能。
2、在實際應用中能有效地抗氯離子應力腐蝕開裂。
3、在通常的氧化、還原環境中對各種腐蝕都有優秀的抗蝕能力。
4、機械性能較Cronifer 1925 LC-Alloy 904 L 有較大提升。
5、較同系列的鎳含量18%的合金的冶金穩定性有較大提高。
6、具有應用于壓力容器制造相關認證(VdTUV-196~400℃及ASME 認證)。四、Incoloy 926(N08926)鎳基合金應用范圍應用領域:Incoloy 926(N08926)合金是一種多用途的材料,
在許多工業領域都能應用:
1、消防系統、海水凈化系統、海洋工程中的液壓和灌注管道系統。
2、纖維素紙漿生產中的漂白池。
3、腐蝕性油井中的拋光棒材。
4、海洋工程中的軟管系統。
5、酸性氣體生產中的管路、接頭、氣流系統等。
6、煙氣脫硫系統中的部件。
7、磷酸生產中的蒸發器、熱交換器、過濾器、混合器等。
8、硫酸分離和冷凝系統。
主營產品有:
40CrNiMoA、20CrNiMoA(8620H) 、16MnCr5、20CrNi2Mo 、20CrMnMo 、40CrMnMo 、15CrMo 、45CrNiMoVA、16MnCr5、20MnCr5(20CrMn) 、18Cr2Ni4WA 、12CrNi3、20Cr2Ni4A 、35CrMnSiA、30CrMnSiA 、18CrNi3Mo、25Cr2MoV 、25Cr2Mo1V、35CrMoV 、34CrNi3Mo、17 CrNiMo6、20CrNi3、30CrNi3、GCr15、37CrNi3、9Cr18MoV、25Mn-75Mn 、40CrNi-50CrNi 、1Cr13 、2Cr13 、16Mn 、20Cr、40Cr、9Cr18Mo等材質的線材 、方鋼 、圓鋼、 扁鋼等,并可以根據要求提供各種材質的鑄件、零部件 粗/精加工件等加工。
不銹鋼是指含鉻大于12%的鋼種。不銹鋼自1912年發明以來取得迅猛發展,至今全球仍以每年3—5%的速度遞增。全世界不銹鋼的消費總量達3500萬。我國正處于不銹鋼生產和消費應用的高速增長期,已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輕工、食品、釀酒、制藥、家電、水電、機械、建筑、市政和各種民用用具中。1990年我國不銹鋼消費量為26萬噸,1999年為153萬噸,2000年為173萬噸,2001年為225萬噸,2004年不銹鋼消費量達到447萬噸左右,居全世界第一位,預計2006年不銹鋼消費量將達到600萬噸以上,其中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的消費量占不銹鋼總消費量的75%—80%。
我國從五十年代開始研制和生產不銹鋼焊條,1997年我國不銹鋼焊條的總產量為7000多噸。近年來我國不銹鋼的消費量快速增長,2004年國產不銹鋼焊條已超過35000噸,預計2006年國產不銹鋼焊條將達50000噸左右。
自五十年代開始研制的不銹鋼焊條,主要是沿襲原蘇聯的鈦鈣渣系及原料體系,它具有本錢低壓涂,抗氣孔好,機械性能好等優點,但與歐洲名牌同類不銹鋼焊條相比焊條發紅嚴重、飛濺大脫渣及成形差、焊接效率低、浪費大、因此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前期,針對國內進口的瑞典Avesta公司綠P5焊條國內一些科研院校與焊條生產企業共同合作,就不銹鋼焊條藥皮發紅脫落原因及解決途徑進行了研究,如哈焊所與天津電焊條廠、甘肅工大與蘭洲長虹電焊條下、太原工學院與山西機床等。
到八十年代,上述幾家論文相繼發表后,人們一方面以為他們的研究工作很有意義,獲得很多進展;另一方面經對這幾家研制的焊條實際測試后,也以為仍與國外產品存在明顯差距,但從那時起,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處于踏步不前的狀況,從80年代前期到九十年代前期的十年間因內尚無有份量的不銹鋼焊條研究文獻。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國內不銹鋼焊條研究漸趨活躍。先是太原工大王寶、孫咸等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研究了不銹鋼焊條工藝設計的基本原則和途徑,在不銹鋼焊條設計理論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因此獲得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是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唐伯鋼在九十年代中期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成功完成國產不銹鋼新型焊條的系列化改進進步并成功,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自1994年始生產至今,其不銹鋼焊條生產已達年產3000噸以上。
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紀初期,國內不銹鋼焊條研究如雨后春筍般集中開展,雖就其水平本身未超過上述兩家現有水平,但對于活躍學術氣氛,加強學習交流仍有益處。
國外不銹鋼的產業化生產始于二十年代初期,隨后出現相應的不銹鋼焊條,成熟的不銹鋼焊條產品出現于1965年左右,以歐洲國家為代表,尤其是西歐的瑞典,人口僅800萬左右,且集中產生了ESAB、AVESTA和SANDVIK等世界級的不銹鋼焊材企業,其中AVESTA的野牛牌不銹鋼焊條更是世界不銹鋼焊條的典范。日本、臺灣及有南亞國家的不銹鋼焊條其技術根基在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