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火山巖濾料顏色分為三大類:
1、紅色火山巖濾料:它的存在一般在火山巖礦石的礦層底層,在形成過程中屬于沒有完全噴發出來的火山巖巖漿形成,硬度好但是比重比較大。
2、灰褐色火山巖濾料:一般存在于火山巖礦山的中層部位,屬于紅色和黑色中間的礦石,它硬度稍差,孔隙率數據卻很理想。
3、黑色火山巖濾料:黑色礦石存在于火山巖礦山的頂層部分,一般以小顆粒狀態存在,它是火山巖完全噴發出來急速受冷后的礦石,孔隙率極高,硬度也是經過高溫煅燒后可到達石英砂濾料的硬度,所以我們在選擇生物濾料的時候都還是選擇了黑色的火山巖。
生物掛膜技術在現在水處理中應用非常廣泛,它是需要先在構筑物中處理系統的表面上產生一層能夠適應并處理廢水的微生物膜。厚度一般在幾個毫米到1cm左右。膜外層為好氧微生物,內層為厭氧微生物和死去的微生物體,這就是生物膜。
火山巖濾料的生物膜培養一般分為:
(1)取要處理廢水的活性污泥在室溫下曝氣培養馴化1~2天,控制SV↓[30]為25%~35%,污泥質量濃度為5000mg/L-9000mg/L;
(2)將培養馴化好的污泥與要處理的廢水按體積比1∶2-4混合,并加入泥水混合物體積2~4%的營養液,將營養液與泥水混合物混勻后部分注入氧化池中完全浸沒火山巖濾料中,剩余的倒入循環池;室溫下控制氧化池中溶解氧濃度為1~2mg/L曝氣6~8小時;
(3)待曝氣過程結束后,將循環池內的混合液泵入氧化池,同時氧化池出水流入循環池,如此循環20-26小時;
(4)靜置沉降1-2小時,然后將氧化池內泥水混合物全部排掉;
(5)開始向氧化池內連續以正常運行時50%~70%的水力負荷和正常處理時50%~60%的有機負荷進水,然后逐漸加大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并增大曝氣量,直到氧化池內火山巖濾料上形成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