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有關部門和單位:
《2024年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3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2024年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我市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提升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特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搶抓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機遇,寬領域融入蘇南,深層次對接上海,積極策應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堅持擴量與升級并重、傳統與新興協同,放大發展優勢,加快補齊短板,努力培育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要素加速集聚、增長動能加速涌現,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202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服務業重點行業營收增長6%以上;培育形成30家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集聚示范區、60家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70家兩業融合重點單位。
二、重點領域
(一)提升商貿服務品質品位。持續推進“四大商圈、兩大集群”、南通開發區通城活力新中心建設,有序推動南大街等重點商圈改造提升。招引品牌首店不少于30家,著力導入一批國內外高端品牌、旗艦店、中華老字號,加快傳統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向集聚體驗、時尚、社交等元素的現代化消費綜合體轉型。引進更多國際領先的高端酒店品牌,培育一批四星級、五星級旅游飯店,推進旅游和商務住宿配套設施設備、服務品質雙提升。推動南通中心(奧特萊斯、名品館)“十一”開業,導入國際國內一線高端品牌、潮流品牌和各類首店,打造長三角地區消費新標桿。聯動上海“五五購物節”開展系列線上線下消費促進活動,持續擦亮“惠聚南通?美好生活”促消費活動品牌,積極培育夜間經濟、節日經濟等消費新熱點,促進高端消費回流,打造輻射蘇中蘇北地區的高端消費首選地。(市商務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通創辦及市文廣旅局等配合;以下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通創辦配合,不再列出)
(二)打響“南通好玩”城市名片。舉辦南通江海國際文化旅游節,創新推出文旅樂購嘉年華、四季游文旅消費推廣季等特色活動,完成“南通好玩”小程序建設。推出四季游南通必選榜,打好“江海牌”“張謇牌”“文博牌”,推出“江蘇第一縷陽光”“濱江晚霞”“濠河夜游”“動物狂歡派對”“尋跡張謇故里”等精品旅游線路。積極對接上海客源市場,參加上海旅游銷售洽談會、上海旅游產業博覽會、長三角文旅惠民市集等展會活動。豐富“音樂+旅游”“演出+旅游”“賽事+旅游”等新業態,推出“跟著中超、cba去旅行”“跟著博物館去旅行”“尋味美食去旅行”等品牌項目。謀劃舉辦2024年“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2024年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等高端國際賽事,全面拉動吃、住、游、購、娛等領域消費。全市旅游總收入突破900億元,游客接待量突破7000萬人次。(市文廣旅局牽頭,市委宣傳部、網信辦及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體育局等配合)
(三)健全現代物流功能體系。建設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推動洋呂鐵路全線、通海港區疏港鐵路開通運營,打造“鐵路連港區、內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全市集裝箱公鐵聯運量突破15萬標箱。擴大物流服務供給,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冷鏈運輸、物流全鏈條服務,全社會物流總額突破4.2萬億元。推動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和智能裝備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力引進智慧物流企業,加快培育“森通網”等一體化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推動海門、海安聯合爭創2024年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市發改委、交通運輸局牽頭,市科技局、工信局、郵政管理局、沿海集團、港口集團等配合)
(四)增強科技創新服務賦能。推進南通科技大市場建設,積極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等科技服務項目落戶,高標準建設崇川區檢驗檢測、知識產權服務等省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基地),吸引專業化和品牌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落戶,提升知識產權法律、運營、信息、咨詢等專業服務質量,打造“全鏈條覆蓋、多業態協同”的知識產權資源集聚高地,培育一批區域科創核心區、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基地)。聚焦海門臨江新區、南通市北高新區等重點園區,圍繞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打造一批極具創新活力的優質平臺載體,賦能高端制造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運用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加強科研成果、科技服務與市場需求間的緊密聯動,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創新產品市場化。力爭新增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40家以上,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總數超330家、營收規模總量突破100億元。(市科技局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發改委、工信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五)提升現代金融服務能級。積極引入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加強與上海、蘇南等地區產業資本、頭部投資機構的基金合作,設立主導產業基金,形成“基金+基業+基地”模式。有序推進qflp試點工作,基金總規模突破2億美元。加快推進“兩湖一山”金融集聚區建設,全市新設基金100只,新增基金管理規模300億元。促進南通創新區金融商務中心加快集聚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動招商銀行、名古屋銀行等揭牌運營。推動銀行機構持續加強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新增外匯衍生品首辦戶企業超160家。推進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臺辦理融資業務企業數增加10%以上。舉辦長三角金融主題培訓和論壇,持續提升張謇企業家學院財稅金融學院影響力。(市委金融辦牽頭,市工信局、財政局、人行南通市分行、金融監管總局南通分局、張謇企業家學院等配合)
(六)推動信息服務跨越發展。舉辦2024年全市軟信產業暨“智改數轉網聯”生態發展大會,推動上海等地“智改數轉網聯”品牌服務商落戶,不斷擴容本地服務商資源池。強化服務需求對接,提升軟件開發、設計生產、平臺運維等全流程數字化服務能力,全年集聚服務商企業不少于10家。充分利用阿里、京東、攜程等在通頭部企業資源,瞄準集團公司及生態合作伙伴,聚焦軟件開發、信息服務、數據創新應用、人工智能等領域,積極推動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算力中心項目落戶,組織招商對接、宣傳推介活動不少于20次,力爭招引龍頭型軟件企業1—2家。支持重點軟件和互聯網服務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培育通過“雙軟評估”軟件企業20家,軟件產品80個。加強中關村信息谷、如皋軟件園等專業信息服務園區建設,推進信息服務產業集聚,壯大企業群體,凈增規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不少于40家。(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科技局、商務局等配合)
(七)促進商務服務專業化發展。加快發展人才培訓、高級人才尋訪、人力資源測評、管理咨詢等新興業態,建設智能化人力資源市場,實現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和職業供求信息的精準采集、對接,進一步暢通企業用工信息發布、對接、服務渠道。以江蘇南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主陣地,建設“一園多區、一區一品”的人力資源服務集聚載體。充分發揮會展平臺作用,全年舉辦車展、房展、家博會、動漫展等各類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展會活動不少于20場,提升南通會展品牌影響力。建設數字廣告產業園區。大力發展法律服務、財務管理、專業咨詢等專業服務,爭取更多國際化咨詢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落戶。(市商務局牽頭,市科技局、工信局、司法局、財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配合)
(八)提升居民服務便捷化水平。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家政服務融合發展,推廣“微生活”“云社區”等新興服務模式,支持家庭管家、涉外保姆、整理歸納師、涉外家政服務等家政新業態發展,推動家政、物業等行業企業規模化、服務產品化、人員組織化。大力發展家政電商、“互聯網+家政”,引導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進駐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提升家政消費市場供給能力和便捷化水平。建立社區服務業多元化投入機制,拓展社會服務、物業管理、餐飲、車輛保養維修、便民商業等社區服務。搶抓“寵物經濟”快速發展機遇,發展寵物托管、寵物美容、寵物醫療、寵物保險等關聯業態,培育本土寵物服務品牌。(市商務局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發改委、工信局、人社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委等配合)
(九)增加“健康南通”優質服務供給。建成投用通大附院新院區,加快推進市中醫院遷建和市應急醫院建設,高標準優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覆蓋率超45%。爭創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專科聯盟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持續做好南通中醫藥特色方藥挖掘、特色技術傳承,培育壯大中醫藥特色專科。鼓勵支持各類社會資本興辦健康咨詢、健康體檢、專業護理、養生康復、心理健康、母嬰照料等個性化、多樣化健康服務機構。深化普惠托育國家試點,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發展各類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等多樣化嬰幼兒照護服務,新增市級以上普惠托育機構20個、普惠托位3000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1個。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打造高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完善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提供“防、診、治、管、健”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市衛健委牽頭,市工信局、民政局、醫保局等配合)
(十)擦亮“鏈式養老”服務品牌。出臺南通市養老服務條例。加強對空巢獨居等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智能監測服務,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000張。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加快建設分布式、多功能、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新建或改造10家社區長者驛家,改造提升60個城市社區助餐點、90個示范性村級互助養老睦鄰點。積極培育發展銀發經濟,支持中高檔養老機構開發集養生保健、醫療康復、精神文化、休閑旅游等于一體的健康養老服務,打造中醫藥康養、溫泉康養、游憩康養等特色品牌。建立“銀發顧問”制度,提供政策咨詢、方案建議、資源鏈接等養老服務。推進養老護理專業人員職稱評定和技能等級認定。(市民政局牽頭,市發改委、司法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等配合)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項目增效行動。依托船舶海工、高端紡織、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招引研發設計、軟件信息、新能源后運營、醫藥研發測評、供應鏈智慧物流、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強鏈補鏈項目;聚焦現代商貿、數字文旅、智慧康養等領域,大力招引具有國際品位的高端消費服務項目。進一步整合主城板塊優質樓宇資源,赴上海、蘇南等重點地區開展定向招商推介,重點招引企業職能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研發設計、軟件開發、高端商務等企業落戶,實現以樓聚產、以產興樓。建立健全市級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系統,實現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全流程監測、實時化預警、精準化服務,新開工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30個以上。(市發改委牽頭,市委宣傳部、網信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二)實施企業引育行動。引導服務業重點企業加快創新轉型,實施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帶動作用明顯的示范項目,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品牌力,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高質量開展企業入規上限培育,加快推動小升規、個轉企、產轉法和工貿分離,推動在通的辦事處、分公司注冊成立獨立法人公司,支持在通的獨立法人子公司爭取更多總部業務,通過政策引流、產業虹吸,吸引區域總部與職能總部落戶。圍繞石化、lng、鐵礦石等領域,加快招引培育一批重點批發企業,重點利用江海岸線和儲罐資源,吸引石化貿易平臺企業落戶,壯大經營規模。全市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重點行業企業180家,凈增年銷售額超2億元批發企業不少于10家、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零售企業不少于10家、年營業額超500萬元住宿企業或超1000萬元餐飲企業不少于10家。(市發改委牽頭,市科技局、工信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廣旅局、稅務局等配合)
(三)實施載體升級行動。依托船舶海工、高端家紡、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勢,加快培育一批科技研發、信息技術服務、創意設計、人力資源等服務業集聚區。以主城區為重點,大力招引國內知名樓宇運營品牌團隊,打造一批億元樓宇和主題樓宇,為南通導入更多服務業項目要素資源。在崇川區試點建設集數據統計分析、企業畫像、招商圖譜個性化定制等功能于一體的樓宇大數據信息系統,促進樓宇專業化、智慧化、品牌化發展,主城區重點樓宇入駐率提升至75%以上。聚焦家紡、家具、電動工具、海產品等南通特色產品領域,綜合考量市場容量、發展前景、周邊競爭等情況,針對性制定專業市場培育計劃,擴大輻射范圍和營銷規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專業市場品牌,促進傳統批發商向品牌營銷、倉儲配送、信息、金融等綜合服務商轉變。(市發改委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廣旅局、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四)實施融合創新行動。推動高端家紡、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全面開拓工藝設計、信息服務、產品運維、營銷策劃等服務領域,鼓勵企業由產品生產商向服務方案提供商轉變。持續提升信息、科技、金融、物流、商貿服務等為農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服務的能力,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借助南通鄉村旅游節,深度開發鄉村民俗體驗等農村新業態。運用“互聯網+”“文化+”“生態+”“健康+”“旅游+”等新理念新手段,支持服務業各行業相互融合,培育融媒體、特色文旅、智慧康養、數字文創等新業態,促進“文商旅體農”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體驗式”“沉浸式”旅游消費新ip,拓展服務增值空間。(市發改委牽頭,市委宣傳部、網信辦、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體育局等配合)
(五)實施數智賦能行動。深化數字產業前瞻布局,超前在元宇宙、未來網絡、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等領域布局一批未來型服務產業,提升研發制造、采購分銷、物流配送等全鏈條數字化水平,引導傳統企業采取網絡零售、在線批發、代運營、網上大宗交易等方式拓展產銷渠道。聚焦先進制造業優勢產業集群,深化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體系建設,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區塊鏈、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支撐能力,強化設計、生產、運維、管理等全流程數字化功能集成,新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6家。(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科技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廣旅局、數據局等配合)
(六)實施消費提質行動。積極培育夜間經濟、體驗經濟等新熱點,借助南通家紡電商直播節,推動數字消費擴容提質,打造“夜間集市”“夜游美術館”等文旅消費新場景。推動醫養康養深度融合,提升高品質養老服務產品供給能力。在主城區試點建設重點商圈智慧監測系統,對商圈人流、商戶經營情況、業態景氣程度進行監測分析,精準描繪客群畫像和業態供給畫像,通過數智信息引流獲客。推動重點商圈周邊柔性執法改革,激發“地攤經濟”活力,探索利用支路里弄設置夜間短時臨停泊位,促進商圈人氣集聚,激發夜間消費活力。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保持打擊假冒偽劣的高壓態勢,持續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各項活動,探索建立廠商一體化無理由退貨機制,增強消費者滿意度和幸福感。(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公安局、民政局、城管局、文廣旅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七)實施區域協同行動。主動對接策應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南通導入更多服務業創新發展要素。聚焦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領域,深度嵌入產業鏈后端業態,形成研發總部在上海、蘇南,測試檢驗、宣傳推廣、座席客服、職能總部等在南通的協同產業鏈條。推動實現與長三角周邊城市消費活動打造、旅游線路開發、文化內涵輸出的同頻共振,促進信息互通、政策互惠、節日互慶、客源互送、目的地互推,向長三角周邊城市輸出更多南通消費產品、為南通導入更多消費人群。(市發改委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廣旅局等配合)
(八)實施開放拓展行動。深耕家紡服裝、電動工具、健身器材等優勢領域,深化“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產業帶+海外倉”協同發展,培育專業化跨境供應鏈服務平臺本土品牌,跨境電商貿易額增長50%以上。出臺《南通市服務貿易促進指導目錄》,推動運輸、加工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轉型升級,支持研發設計、知識產權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服務貿易商國際競爭力。加快通州灣、洋口港、啟東港口岸擴大開放配套設施和擬開放碼頭建設,推進南通機場進境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水果等指定監管場地獲批建設驗收。(市商務局牽頭,市工信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機場集團等配合)
(九)實施人才引領行動。優化市級人才政策,放寬企業實用性人才界定標準,探索運用與知名院校聯合辦學、設立高校在通基地等方式,構建高校與企業聯合育才用才機制,全方位優化就業創業、住房保障、教育醫療、技能培訓等人才配套服務。充分運用“南通人才線上展廳”、人才推介等線上線下渠道,開展南通發展環境及人才政策宣講推介,持續辦好人才夜市、南通人才日等各類活動,專門開辟服務業人才專場。深入實施“百校千企萬崗”青年人才招引計劃,為服務業企業提供“零成本”的赴外招聘服務。(市人社局牽頭,市教育局、科技局、住建局、衛健委、醫保局等配合)
四、組織保障
(一)健全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調整充實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市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工作專班,健全專班聯系機制,進一步明確職責、細化分工、深化落實,形成高位統籌、各司其職、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格局。市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工作專班負責本行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謀劃、任務推進、項目招引、消費促進、指標運行等相關工作,各板塊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貫徹落實舉措,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市發改委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等配合)
(二)建立專班招商機制。市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工作專班負責開展專班招商,年初制定招商工作目標和推進計劃,實時更新靶向招商目錄,按月調度招商工作進展,每個專班全年組織不少于2次行業專題招商推介活動。各板塊參照組建本地區服務業招商專班,配足配強專職招商人員,加強服務業招商業務培訓,持續提升服務業項目招引成效。(市發改委、商務局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文廣旅局、衛健委等配合)
(三)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數據指標實時共享平臺,將服務業增加值、投資、開票銷售、應稅銷售、規上服務業營收、新增規上服務業單位數等全口徑指標,規上重點行業在庫企業營業收入、開票銷售、應稅銷售等核算口徑指標,以及市級服務業行業主管部門自統行業發展核心指標等全面納入數據共享平臺,進一步打通數據壁壘,暢通數據信息共享和應用渠道。(市統計局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稅務局等配合)
(四)健全政策支持機制。進一步放大市級服務業引導資金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對關鍵產業補鏈項目、創新平臺載體、高技術服務及新模式、新業態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加強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重點領域龍頭型、總部型企業政策引流力度。市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工作專班負責對本行業現行政策進行實時歸集、提出優化建議,進一步提升政策競爭優勢,防止市內政策“內卷”。(市發改委、財政局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人社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等配合)
(五)健全服務保障機制。建立市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工作專班牽頭、各板塊負責、服務業重點載體平臺具體落實的重點項目、企業服務機制,全面落實支持服務業發展相關稅費優惠政策,開展企業開辦、經營各個環節的代幫辦服務,針對性提供租房、融資、管理、法律、通訊等方面的綜合服務,開展面向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的服務需求對接活動,切實增加企業在通經營的獲得感,加快構建“熱帶雨林”式的創新創業生態。(市發改委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數據局、稅務局等配合)
(六)健全考核促進機制。加大對本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實施情況的監督考核力度,實時調度目標完成、任務推進、招商進展、項目建設、企業培育、政策落地等情況,行業核心發展目標完成情況全面納入機關高質量考核,服務業增加值核算基礎指標全面納入高質量考核體系。聚焦新開工重大投資項目、新引進重點服務業企業等,圍繞入庫投資、營收產出等核心指標,制定覆蓋招引、開工、建設、運營轉化、入規上限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業項目專項考評辦法。建立服務業項目集中亮曬機制,每季度產業項目觀摩安排服務業項目數量不少于2個。(市發改委牽頭,市委金融辦及市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人社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等配合)
通政辦發〔2024〕5號.pd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