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综合-欧美视频中文字幕-欧美视频在线观在线看-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网站-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正在播放久久

機電之家 > 機電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霄接受哈媒體采訪: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

2024年5月28日,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霄接受哈“最佳新聞網”、“商業網”、“國家網”、《實業報》、“今日哈薩克斯坦”網、“傳媒網”、“自由精神網”、“信息時代網”、《誠實報》、《今日絲路》等主流媒體采訪,介紹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及中哈新能源領域合作現狀,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做出巨大貢獻,批駁美西方國家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是個偽命題。全文如下:

問: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前不久剛剛落幕的2024年(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全球首發車達117臺,新能源車型278款,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吸引了各國目光;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光電鋰”交易也持續火爆,備受各國采購商青睞。大使先生,您能否介紹一下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

答:從20多年前開始,中國企業就在新能源領域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產業布局,通過激烈市場競爭,形成了自己的獨有優勢,包括技術創新優勢、產供鏈優勢、市場生態優勢。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作為外貿“新三樣”,全年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獲得清潔、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反映了產業整體競爭實力的躍升,這源于中國創新和研發能力的提升、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以及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體現了本國制造業綜合成本優勢及產品競爭力。

中國新能源產業代表的是先進產能,豐富了全球供給,有力推動了全球綠色轉型,促進了綠色、數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產業化,并不斷催生新的技術,為全球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是對全球作出的巨大貢獻。

問:近期,美國、歐盟等表示,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剛剛結束不久的訪華行程中,也談到“產能過剩”,認為中國在電動汽車、鋰電池等領域的巨大產能,對美國企業利益構成挑戰。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稱,“中國產能過剩最終將沖擊世界市場”。大使先生,您對此作何評論?

答:當前,全球產能布局是市場規律和經濟全球化共同作用的客觀結果,是各國自身比較優勢下開展分工合作、優化要素資源的必然要求。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問題。

美西方一些人急于給中國新能源產業貼上“產能過剩”的標簽,毫無事實根據,完全是個偽命題,其本質不過是美西方政治炒作和保護主義的借口。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新能源產業并不存在產能過剩,更沒有對外輸出所謂的“過剩產能”。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3年的3倍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測算也顯示,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全球光伏發電裝機累計容量在2030年至少要達到5400gw,是2023年全球總裝機量的近4倍、我國總裝機量的約9倍。顯然,當前新能源產品的全球產能還遠未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預計未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新能源產品仍將是市場上的俏貨。全球碳減排進程帶來的巨大需求,是中國新能源產業持續向高端轉型的原動力。

如果一國的產能超過本國市場需求,就要被指責為“產能過剩”,若這種邏輯可以成立,美國2023年出口9120萬噸液化天然氣、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美國生產的芯片、汽車、飛機行銷全球,也完全適用于“產能過剩”。再比如,2022年德國本土生產了348萬輛汽車,其中出口265萬輛占比近80%,這是不是也可以說德國“產能過剩”。歐盟車企在中國市場一直占有優勢地位,目前市場占有率仍然超過20%,如果中國企業尋找海外市場就被解釋為產能過剩,那么歐洲企業的產品和投資在中國市場的大量存在又該如何解釋?

事實是,美國和歐盟一邊享受著全球貿易帶來的福利,一邊又指責中國的正當國際經貿活動,誣稱中方造成“產能過剩”,充分反映了美西方的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其實質是為其保護主義制造輿論聲勢,最終目的是遏制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阻滯中國發展進步。在國際經貿交往中,對于以“產能過剩”之名打壓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我們堅決反對。這種保護主義逆歷史潮流而動,無異于飲鴆止渴,不會帶來他們所期待的結果。

問: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可能是最早開展產能合作的國家,兩國政府積極構建多層次對接交流機制,推動一大批產能合作項目落地。近年來,吉利、奇瑞、長安等一大批中國汽車品牌也在哈薩克斯坦變得耳熟能詳。大使先生,您能否介紹一下當前中哈產能合作,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情況。

答:正如你所說,中哈是產能合作的先行者,兩國秉持互利共贏原則,積極加強發展政策對接和協調,走出了一條產能合作的成功之路。中哈產能合作契合雙方發展需要,起步早,基礎牢固,機制完善,成果豐碩,在世界范圍里樹立了良好典范。

新能源是中哈最具發展潛力的合作領域之一。近年來,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兩國一批優質新能源合作項目在哈成功落地和運營。札納塔斯風電場、圖爾古孫水電站、阿克莫拉州風電項目等項目正為哈經濟發展和低碳轉型提供強勁動力。長安、奇瑞、哈弗等中國品牌汽車不僅豐富了哈消費者選擇,而且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

新能源產業代表先進產能,發展潛力巨大。中方愿同哈方一道,緊抓世界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在政策、標準、投資等領域繼續開展建設性合作,推動各自國內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助力兩國經貿、產能等領域互利合作,更好造福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企業主營產品/
/閱讀下一篇/

網編: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152226文章數 1459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機械相關熱點

機械相關推薦

頭條要聞

機械要聞

機械資訊

往期機械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