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文博熱 升溫,到博物館看展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剛剛過去的 五一 假期,東風汽車博物館游人如織,熱情高漲的游客們排著長隊有序入場,為假期增添了濃郁的 文化味 。
5月1日早上8點半,在東風汽車博物館門前等待進館參觀的市民和游客已經自覺排起長隊。不少游客表示,將東風汽車博物館作為 五一 假期旅游的第一站。來自西安的朱麗和男朋友都是汽車愛好者,此次特意自駕來到十堰,朱麗興奮地說: 我們開的車就是東風嵐圖FREE。知道東風汽車博物館開放了,心心念念想來逛逛,早早就預約了參觀的門票。
參觀的游客中,不少與東風汽車有著深厚淵源,他們帶著回憶和對東風的深厚情感來到這里。在基本陳列展廳,十堰市民史老先生感慨萬千,他1966年從武漢來到十堰,親身參與并見證了東風和十堰在三線建設浪潮中的滄桑巨變: 早些時候的十堰,交通不便,物資匱乏,就是個名副其實的山溝溝。如今在東風汽車博物館里參觀,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也真切地看到了東風汽車如何把這座山城打造成為現代化的汽車城,真是了不起啊!
你看,這就是爺爺當時實習的時候,曾經使用過的老設備! 來自鄭州的曹子林老先生和家人在弧齒錐銑齒機前駐足。曹老先生一邊仔細觀看,一邊給孫輩講述40年前在二汽車間實習的故事。當時他在發動機廠從事機械制造工作,車間建在荒涼的山上,條件十分艱苦。如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看到十堰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博物館完善的建設,他激動不已: 看到這些老設備,感覺特別親切熟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風神藍鳥展車前,李艷云和丈夫正在合影留念。李艷云是東風日產風神襄陽工廠總裝車間分裝班組的作業員,也是 東風二代 ,她的父親從部隊轉業后投入二汽建設。在東風汽車博物館看到風神藍鳥,李艷云心里滿是溫馨的回憶,當年車間里叮當作響的工具碰撞聲、流水線傳送帶的嗡鳴聲、同事們的說笑聲,似乎都重新一一浮現, 我參與過風神藍鳥很多零部件的生產,還負責裝配過門把手、后視鏡、前保險杠、儀表盤等。在這里看到它,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親切。
記者看到,許多游客與東風展車合影留念,幾個小朋友興奮地在東風猛士車前蹦蹦跳跳,嘴里喊著: 爸爸媽媽,我們和這輛很酷的車合影吧!
吳堰一家此次專門從武漢來到十堰,他的父母都曾是車廂廠職工。老父親今年81歲了,1967年,他從湖北黃岡到十堰參與二汽建設,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溝壑,卻磨不滅他對東風汽車的熾熱深情。吳堰說: 在博物館,父母看到這些展品,就像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歲月。他們為東風奉獻了一輩子,這里承載著他們的光榮與夢想。
記者了解到, 五一 假期, 東風有禮 多款文創紀念品在東風汽車博物館 上新 ,得到游客的追捧和好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