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東濰坊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熱土上,濰柴雷沃智慧農業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版圖上。作為山東重工旗下六大業務板塊之一、中國最大的智慧農業科技企業,濰柴雷沃智慧農業聚焦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關鍵技術攻關,以“智慧農業全場景解決方案”不斷擘畫現代農業新圖景,持續推動中國農機產業向高、向智躍升。
4月20日,“向‘濰’來·看未來”2025全國主流媒體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行走進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尋其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以產業鏈協同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質密碼”。
車間里的“智慧轟鳴”: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
走進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的智能化生產車間,機械臂精準吊裝車架,工人們手持工具默契配合,80多道工序環環相扣。記者看到,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臺大馬力拖拉機轟鳴著駛下生產線?!盀閼獙Υ焊枨螅囬g已進入滿負荷狀態,日產量突破400臺?!?a target='_blank' href="/agricultural/tuo-la-ji.htm">拖拉機工廠總裝線生產經理張雨介紹時,電子屏上的數字不斷躍動,映照著中國農機制造的“加速度”。
在濰柴雷沃智慧農業樣機區,記者見到了雷沃全系列高端智能農機。濰柴雷沃智慧農業拖拉機研究院院長蔡彥彬手持遙控器,演示了CVT無級變速拖拉機的自動駕駛功能:“這款340馬力的CVT無級變速拖拉機,不僅可以實現一鍵式前進、倒退,調頭,還可以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綜合作業效率與傳統拖拉機相比提高了30%,燃油消耗率可以降低10%,在提單產、降成本、省人力、低損耗方面優勢很明顯?!?/p>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科技讓農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比嗣袢請蟮挠浾吒锌?,“轟鳴的車間與靜默的樣機區,看似反差,實則共同書寫著中國農機的創新史詩。當觸摸到智能農機外殼的金屬質感,聽到工程師們‘打破國外壟斷’的堅定話語,我深刻感受到:科技不僅是冰冷的代碼,更是田野里升騰的希望?!?/p>
實驗室里的“科技密碼”:AI大模型給出“科學種田”新答案
與轟鳴的智能農機生產線同步運轉的,還有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的“AI大模型”。今年春耕期間,研發工程師們每天借助“AI大模型”解析衛星遙感、土壤傳感、農機運行等實時數據,為各地智慧農場分析農情,開展技術指導,提供決策支持,賦能春耕生產提“智”效加“數”跑。
“在采集田間數據的基礎上,我們通過灌溉、養分、病蟲害、作物生長四個AI模型輸出田間管理方案。作業指令下達給智能農機后,開展田間作業。同時,智能農機也變成了一個可移動的智能終端,它搭載各種傳感器,作業過程中會采集各種作業信息,數據到模型去做一個融合,從而讓農機作業更精準,實現雙向賦能?!睘H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院長李德芳介紹。
借助2025全國農機春季展,AI大模型的最新成果實現了科技創新向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轉化。展期,濰柴雷沃智慧農業重磅發布了“智慧農場整體解決方案”,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核心,基于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實現了農情信息綜合監測系統、智能農機系統和精準作業系統互通,構建起覆蓋耕、種、管、收全周期的數智化農業生產體系,扎實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國內首個實現打通智慧農業數據全鏈條的整體解決方案。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云計算已經替代了老把式的經驗,AI串聯起了智能農機與土地,我仿佛已經感受到,科技賦能之下,每一寸土地都迸發著新質生產力的澎湃活力?!睒O目新聞記者與技術人員交流后表示。
田野中的“中國答案”:農業新質生產力為糧安注入新動能
“新”意涌動的,除了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的研發實驗室,還有眼下生機勃勃的廣袤沃野。這個春天,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賦能給春耕生產帶來了不一樣的活力。
以往春管期間,大家都遵循弱苗早施、旺苗晚施傳統追肥的方法,但什么時候該追多少肥,追肥起了多少作用只能估算。今年,在濰柴雷沃智慧農場里,這些指標都得到了量化。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研發人員介紹,“AI模型可以告訴我們,這個位置施肥量是多少,這一塊區域苗情能夠達到一個二類苗狀態,施肥量可能就要在24公斤左右,可能會多一些。像一類苗區域,它可能會告訴我們的施肥量會少一些,大概20公斤?!迸c傳統施肥相比,使用AI模型可減少10%左右的化肥用量,肥料利用率能提高10%至20%。
智慧農場管理平臺在后方做決策,需要智能農機來執行。但是傳統的機械換擋拖拉機難以做到即時響應和精準作業,近年來濰柴雷沃推出動力換擋系列高端機型,可以實現自動換擋和智能控制。研發人員介紹,“動力換擋拖拉機收到作業指令后,會自動調整檔位和發動機轉速,精準控制車速。同時將實時速度傳給施肥機,施肥機就會自動調節施肥量,實現精準施肥。整個過程由傳感器實時監控,發現偏差立即自動調整?!?/p>
“這就是現代農業里的‘精耕細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記者這樣評價這場智慧平臺與智能農機共同完成的春耕作業。自去年開始,AI算法加持到智慧農場,現在這個1800畝的農場遍布了38個傳感器,農田管理變得更加精準科學。智慧平臺配合智能農機,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管理平臺也借助全國布設的50個智慧農場,實現線上服務面積超過700萬畝,使用智慧農場解決方案的種植戶已近3萬人。
與此同時,這種硬實力也推動著中國農機走向世界。在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的智能物流中心,記者看到一批批拖拉機正裝船發往非洲。“我們的產品已出口130多個國家。”濰柴雷沃智慧農業海外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時,背景屏幕上滾動著全球訂單數據。
從黃土地到黑土地,從亞洲到非洲,當記者觸摸到跨國訂單的厚重文件,聽到海外客戶對“中國智造”的贊譽,深刻認識到:農業強國的底氣,不僅藏于糧倉,更在于科技與產業鏈的全球話語權。
產業鏈上的“共生共榮”:協同發展激活集群動能
作為國家農機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濰柴雷沃智慧農業還積極發揮龍頭帶動能力,“鏈”起了濰坊、臨沂、日照等地的農機產業板塊,形成國內產業規模最大、創新能力最強、產品體系最全、產業鏈最完整的智能農機集群。2024年11月18日,濰柴雷沃智慧農業作為產業“鏈主”的濰臨日智能農機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翻開了我國農機裝備產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在濰坊市坊子區,一條以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為核心的智能農機“生態鏈”也正在延展。在濰坊谷合傳動技術有限公司,車間內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們正加緊組裝3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轉向驅動橋。不遠處,濰坊合鑫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萬向節傳動軸生產線同樣忙碌,依托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的訂單,今年銷售額預計增長50%。
這種“鏈主”帶動的協同效應,不僅體現在車間里。坊子區工信局相關領導展示了一張“產業地圖”:區內集聚了12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涵蓋從發動機到整機制造的完整鏈條。坊子區的“我為企業找訂單”行動,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共生共榮”。
從車間到田野,從本土到全球,濰柴雷沃智慧農業這條“向‘濰’來”的道路,正以創新為引擎、以協同為紐帶、以擔當為底色,為護航“糧安天下”輸出現代農業中國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